长条尔何物,送郎天边去。
恨不持斧戕,斫尽江头树。

折杨柳歌词

长条何物送郎天边去,恨不持斧戕江头树

《折杨柳歌辞》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其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这首诗通过描写柳树的形态和情感,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与不舍。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古诗:

  1. 诗句释义
  • “长条尔何物,送郎天边去。”:这句诗描绘了杨柳的长条形状和它送别男子至天涯的场景。杨柳的枝条柔软而长,随风飘动,如同女子的长发,用来送别的男子。这里的“送郎”指的是男子即将踏上旅程,而杨柳则成为了他旅途中的一个美丽而哀愁的象征。
  • “恨不持斧戕,斫尽江头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杨柳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他恨不得用斧子砍倒所有的树木,包括那象征着离别和思念的杨柳。这种强烈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期望。
  1. 译文赏析
  • 译文为:“长长的柳枝,是什么呀?它要送我去天边。我多么希望,能砍倒江边那些树,让它们不再生长,不再让我想起你。”
  •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深情,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团聚的愿望。柳树的柔韧与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1. 关键词注释
  • 杨柳:古代送别的习俗之一,常以柳叶或柳枝来表达离别之情。
  • 送郎:指男子即将外出或离去,这里体现了一种对行者的关心和不舍。
  • 天边:表示距离遥远,常用来形容离别之地。
  • 江头树:此处指代离别之地的柳树,也是诗人思念的象征。
  • 恨不持斧戕: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想要砍掉所有与别离相关的物品。
  • 斫尽:意为彻底砍伐,强调了诗人想要彻底切断与过去联系的决心。
  1. 创作背景
  • 根据史料记载,沈德潜生活在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较为活跃。他的诗歌创作多遵循格律要求,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旨在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
  • 《折杨柳歌辞》收录于《乐府诗集》,这是一部记录古代音乐、诗歌的作品集。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1. 文化影响
  • 《折杨柳歌辞》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而在送别场合,柳树更是成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象征。
  • 这首诗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离别的情感态度,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影视、音乐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和思念时,找到心灵的慰藉。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而且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