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释义】:柳树枝条随风而摇摆,没有风时也袅袅婷婷。女儿年龄十五六岁,容易让人动情。 【注释】: 1. 折杨柳枝歌四首(其一):乐府《折杨柳枝》曲名。本诗第一句是此曲的起头。 2. 易随风:指柳树枝条随风而动。 3. 无风亦袅袅:没有风的时候,柳树依然婀娜多姿。 4. 女儿:女子。 5. 十五六:十六岁。 6. 入人怀抱:比喻女子受到男子的喜爱或爱慕。 赏析: 此诗写一个十六岁少女的娇柔可爱
【注释】 大泽:地名,今河南柘城。羊千蹄:形容羊多。种盐:指制盐。五万石:五万斛,一斛为十斗,五万斛为五万石。秃驹:指没有主人的牛马之类。皂:黑色,这里指皂色的衣服。底作客:即做客,指没有钱的人只能做雇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一个无赖在乡下横行霸道,欺压农民的暴行,表现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此诗语言平易,通俗易懂,用比喻、对仗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
注释:羌族女子嫁给汉朝男子,不再唱汉朝的歌。汉朝人学习胡语,胡人又该如何呢。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羌族女子嫁给汉朝男子后,不再唱汉朝的歌,而是学唱胡语的情况。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文化冲突和民族融合现象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文化交流对于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注释:高田种的庄稼枯萎,比不上菌类生长。嫁女儿给女婿不珍惜,还不如寡妇独自守着。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高田里的庄稼因为土壤、气候等原因而枯萎,不如菌类生命力旺盛,能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样的道理,嫁女儿给丈夫,如果丈夫不珍惜,还不如嫁给一个寡妇,至少寡妇还能独守一生。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婚姻的看法,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相珍惜的基础上,而不是以牺牲为代价。同时
注释:我拿着这把摩娑五尺刀,上面有龙雀的图案装饰。 拿着这把刀询问消息,在外为客何时能回?
折杨柳行 四时自顺序,害气客其间。 反舌不收声,君侧有谗言。 陶唐后神圣,丞弼皆俊良。 而犹畏侧佞,堲之庶事康。 成汤旱自责,亦乃惧其昌。 流言困周公,风雷始格王。 威久任仲父,竖刁在后宫。 秦霸以孟明,谝言覆西戎。 菀菀十围柳,疾风僵路隅。 微虫檗牙之,不能保根株。 注释: 折杨柳行:诗作的题目。《文选》李善注引《古今乐录》:“《折杨柳行》,汉横吹曲名。” 四时自顺序:四季的更替自有规律。
折杨柳 细雨染鹅黄,丝丝拂水长。 游人出门去,惆怅惜春光。 才看叶斗眉,又见花飞雪。 只恐秋风生,长条不堪折。 译文 柳树被雨水洗得发亮,黄色的叶子像新发的一样闪闪发光。柳枝随风轻轻摇曳着,在水面上划过长长的身影。游人们纷纷离开家门,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他们看着树叶,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影子;又看到飘落的花瓣,像是冬天的雪花。然而,他们却担心秋风的到来,害怕那无情的秋风会把柳枝折断
【注释】: 1. 折杨柳:指折柳送别。 2. 攀折道旁柳,相送道旁人:意思是说诗人在道旁折了柳枝来赠别行人。 3. 行人视无用,弃掷随车尘:行者认为这柳叶没用,所以弃掷。 4. 折来既弃掷,赠之有何情:既然已赠与行者,又何必在意呢? 5. 本不管别离,别离情自生:本来自己就不想离别,但离别之情还是产生了。 6. 三复章台词(cháng cí):反复吟咏。 7. 再和阳关曲:再次唱起《阳关曲》。
折杨柳 双堤夹道傍,垂柳复垂杨。 攀条知色改,缀絮讶丝长。 思妇悲迟暮,征夫望故乡。 一闻清角起,谁不泪沾裳。 译文: 在两道堤坝之间,垂柳和垂杨交错生长。 攀爬枝条可以感受到颜色的变化,看着飘落的柳絮感到惊讶于它的长度。 思妇们悲叹时光流逝,而远行的丈夫们望着故乡的方向。 一旦听到那悠扬的笛声,谁能不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衣裳? 注释: 1. 双堤夹道傍:指两道堤坝之间的道路旁。 2.
折杨柳 昔去临岐路,柔黄缀树生。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 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 注释: 1. 昔去临岐路,柔黄缀树生:以前离开这里,是去往歧路,现在回来,是回到故乡。柔黄是指柳叶的颜色,缀树生则是指柳叶挂在树枝上。 2.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现在回来,故乡的景色已经变得暗淡,和高楼一样。 3.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柳树的花开始凋谢,枝条上的柳絮轻轻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