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注释】 出塞:指从军出征。符传出葡萄,星郎上郡豪。五营分贝胄,万骑拥鸑旄。野日寒如月,河冰聚若刀。凶门随命凿,仗胜有龙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符传出葡萄”,描绘了战士们在出征前领取兵符的情景。兵符是古代军队的重要标志物,象征着士兵们的身份和责任。而葡萄则暗示了出征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
《出塞曲》 七颗星明亮如灯笼,大元帅旗在头上高扬。 勇士百万如熊罴,勇往直前无畏惧。 遥远的雁门关外远,汉兵和胡兵对峙难分。 军中没有粮食杀牛马,夜里抓获降军知敌情。 天山月黑潜度兵,飞箭如雨射敌人。 捷报传到甘泉宫,阵亡将士白骨归何处? 春风草绿秋风白,魂魄为君长守边。 五岳为城海为堑,天下人当亲弓剑。 注释: - 七星昱昱大将旗,猛士百万皆熊罴:"七星"指的是北斗七星,"昱昱"形容明亮
诗句释义 1 单于寇边城,汉将列长营。:描述的是汉朝的将领们在边境上布防,形成了坚固的阵线。"单于"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呼,这里的"寇边城"指的是侵犯或攻击边境城市的行为。 "列长营"则意味着布置了很长的防线。 2. 旌旗蔽山谷,钲鼓昼夜鸣。:旗帜和战鼓在山谷之间回响,描绘了一幅军队在夜间依然活跃备战的景象。 3. 乘我浮云骑,彀我明月弓。:形容敌军如同浮云般难以捉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写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战斗场面。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黄河白草莽萧萧,青海银州杀气遥。" 注释:在黄河边上,白色的草长得茂盛,远处的青海银州弥漫着战争的杀气。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紧张的战争气氛。"莽萧萧"形容草原上的白草生长得非常茂密,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杀气遥"则描绘了青海银州附近弥漫的战争气息
【释义】 铁骑兵出长安西城,长声远去进入敌庭营。雷殷的鼓声震天响,雪光照耀宝刀显锋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初年,一支精锐部队出征的壮观场面。 “铁骑出西京”,描绘的是一队铁打的骑士从长安西面出发,西京即长安,这里指的是长安城。“铁骑”是形容这队骑兵装备精良,像铁一般坚固。 第二句“长嘶入虏庭”,描绘的是这支铁骑在行进过程中,发出悠长的鸣叫声,声音传得很远,进入了敌营
【注释】 雪尽洮河月满营:雪尽,指天放晴,下雪停歇。洮河,在今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月满营,指月光皎洁,照彻军营。胡儿羌笛奏边声:胡儿,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男子。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竹筒或陶制的小杯,用芦管做成。奏边声,奏的是边关之音。 春风不到单于塞,何事梅花夜夜生。 春风:春风是温暖和煦的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单于塞:指匈奴的边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出京后所写的一首思归诗。
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 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 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 诗句释义 1. 岁岁戍河源:每一年都要前往河源驻守边防。 2. 天寒衣不完:天气严寒,士兵们的衣服却无法及时修补或更换。 3. 始觉边兵苦:开始真正感受到边疆士兵的艰辛和痛苦。 4. 谁为天子言:无人能够向皇帝报告这些艰苦情况。 5. 将军奏战绩:将军们向皇帝汇报他们的战绩
注释: 惨悽(cǎn zhī)辞故里:凄惨地告别故乡。 迢递(tiáo dì):遥远,漫长。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 六月:指夏季的六月份。 孤城:荒凉的城市。 汉儿:即汉族人民。 频(pín)挽粟(lù): 多次向内地调运粮食。 胡地:指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 不堪(bù kān):不能承受,忍受不了。 弃绝:断绝关系或往来。 妻孥:妻子和儿女。 爱:吝惜。 赏析:
【注释】: 1. 出塞曲八首:这是一首表达戍边士兵生活的诗。 2. 笳三叠:笳是一种乐器,三叠即三次重复。 3. 横行卒五千:横行是军队的一种阵型,五千人组成一个横行。 4. 功期三箭定:功期是约定的时间,三箭定是说在约定的时间用三箭就能平定战争。 5. 勇冠万人先:勇冠万人先是指勇猛的人能成为众人之首。 6. 渴则餐胡雪:渴了就吃胡地的雪。胡雪指的是胡地的雪。 7. 饥来食弩弦
少小去防边,十年犹未旋。 心旌悬汉月,身世老胡天。 骁勇胸中甲,奇谋圯上篇。 功多天子录,他日尽凌烟。 注释: - 少小去防边:年少时就被派往边疆。 - 十年犹未旋:已经过去了十年,还没有回到家乡。 - 心旌悬汉月:指心中的思念如同悬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 - 身陷胡天:形容自己身处边疆。 - 骁勇胸中甲:形容自己的勇猛如同胸膛中隐藏的盔甲。 - 奇谋圯上篇:比喻自己的计谋如陈平的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