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翰
《登黄鹤楼》 城头山色晚崔嵬,往事惊心首重回。 仙子已乘黄鹤去,古楼空对白云开。 汉江秋水连天碧,楚客征帆逐鸟来。 莫向沧洲赋鹦鹉,祢衡自是古今才。 注释译文与赏析: 注释 1. 城头山色:指黄鹤楼所在之地的城头山,山色苍翠壮丽。 2. 往事惊心:回忆起过去的一些令人震惊或心绪波动的经历。 3. 仙子已乘黄鹤去:传说中仙人子安乘黄鹤飞升,留下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4. 古楼空对白云开
《和靖观梅图》是明朝诗人朱翰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日赏梅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注释: - 诗句:黄云贴天不高明,万里一色迷江郊。朔风向晚吹不散,纷纷变作瑶花飘。 - 注释:黄云高悬遮挡天空,使得天显得不高;江郊被万里黄云所覆盖,显得一片迷茫。 - 诗句:瑶花飘飘寒气重,万木槎牙尽僵冻。梅花何事得春先,独放寒香暗浮动。 - 注释:瑶花随风飘舞散发出浓烈的寒气;树木因寒冷而枝条交错弯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结合题干要求逐句翻译诗歌,并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和注释。同时注意要与原诗保持一致,不添字,不漏字,不挪错位置。最后还要看所给的注解是否准确。 【答案】 题意:我到庐山游览时,只见山峰高耸入云,不知有多高。经过盘山道一直走到香炉峰,看到五老峰巍峨地屹立在那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诗歌中重要意象、作者情感及思想倾向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答出该句的诗句、翻译和注释,然后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赏析。 “洞庭秋色对衡山”,写送行之地,即送行的地点是洞庭湖和衡山;“一路猿声夕照间”,写送行的时间和环境,即傍晚时分,猿猴的叫声在夕阳余晖下传来;“湘浦舟行何日到”,写送行之人的身份和身份所在地,即杨少府;“罗池人去几年还”,写离别之情
注释: 桃源图:描绘桃花源的图画。 流水溪头路,迢迢是去津。 流水潺潺,流经溪头,通向远方的渡口。这里的“溪”指的是小溪,“津”是指渡口。 毋将洞中事,说与世间人。 不要将洞中的神秘故事,告诉给世人。这里的“洞”指的是桃花源,“世”指的是人间。 赏析:《桃源记》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记载的古代传说,讲述了一个渔夫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诗人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渔夫的归隐生活
【注释】 淮阴: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淮阴县。城郭:指城池、城墙。枕:依傍。易惨神:易使人感到凄凉。漂母溪:地名,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假王祠:供奉韩信的庙宇。青蘋:一种水草,古人常以之祭祀。 【赏析】 此诗为送别朱元鲁之作。诗人借题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首联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淮阴城郭依傍着江滨,风景萧条
【注释】 1. 送包山马世用游楚:送别包山马世用到楚国去。 2. 鲤鱼风急布帆轻:形容船行很快,像飞一样。 3. 酒尽离亭思不胜:离别时,酒已喝尽,心里想的却很多。 4. 明月几时经汉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经过汉口(长江在湖北省武汉市附近流过)。 5. 好山何处是巴陵:不知什么地方才是巴陵的山。 6. 拟劳乡信凭秋雁:准备托付书信给秋天的使者(指秋雁)。 7. 谁与篷窗坐夜灯:谁与我同坐在篷窗下
洞庭秋色对衡山,一路猿声夕照间。 湘浦舟行何日到,罗池人去几年还。 烟村土屋连孤垒,岭树松牌界百蛮。 自古中朝通使节,莫因流落叹衰颜
鲤鱼风急布帆轻,酒尽离亭思不胜。 明月几时经汉口,好山何处是巴陵。 拟劳乡信凭秋雁,谁与篷窗坐夜灯。 会悟未期沧海远,曲阑从此为君凭
淮阴城郭枕江滨,风景萧条易惨神。 漂母溪前犹有路,假王祠下已无人。 空闻笛奏邻家月,谁复歌残野水春。 君去若为重吊古,且须沽酒荐青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