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琦(公良)
注释: 梦聚上人:梦中聚集了上人。 微月吐疏林,幽怀不能已:淡淡的月光从稀疏的树林中透出,深深的思念无法停止。 忽梦与支公,跏趺竹窗里:突然梦见和支道林在一起,坐在地上盘腿打坐。 坐看白云生,惊风擘帷起:坐着看着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忽然一阵风吹动窗帘被掀开。 觉来秋夜长,空山落松子:醒来后发现秋天的夜晚特别漫长,山上落下了松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梦境的诗,诗人通过梦境描绘出一幅宁静
【注释】 卜居为友人作:在桃花两岸的江边筑屋定居。卜居,指隐居。 桃花两岸春水肥:桃花开遍了两岸的江流,春天河水肥润。 水边卜筑开荆扉:水边筑起一座简陋的草屋,门上挂起荆条做的门户。 鸡犬向门未肯入:鸡狗不愿意进家门来。 村舍儿女穿竹窥:村舍里的小孩子和妇女正在竹林里偷看。 长镵犹带故山色:锄头还留有故乡山色的痕迹。长镵,一种长柄大锄,是农具。 短墙初受新雨泥:矮小的篱笆刚刚承受过一场新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绝。第一、二句写诗人登临玉笥山,看到芙蓉花开得高高的,插在碧蓝的天空里,双屐(一种木屐)从远处的岛上走来。第三句“破云寻不见,更随风上九仙台”,诗人想越过白云去寻觅玉笥山,但只见云雾缭绕,无法辨认山形,只好顺着风势登上了九仙台。此句运用了想象之词“破云寻”。 【答案】 译文:芙蓉花高高地开在蓝天上,一双木屐从远方的岛上走来
金陵怀古 【注解】 金陵:今南京市,曾是六朝(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 萧萧:落叶声。落木萧萧,指深秋景象;雁影稀,指南飞的大雁少了。 江上:长江之上。 斜晖:夕阳西下时的余光。 三山二水:南京的别称,因钟山三峰形似剑柄,秦淮二水环抱而得名。 白下:南京旧时对秦淮的称呼。 谢家:东晋贵族谢安家族,乌衣巷是其故居所在地。 乌衣:即乌衣巷,位于秦淮河北岸。 经行:经过。 独傍:独自靠近。 秦淮
【注释】 筼筜(wén dāng ):一种水边的植物。 碧:指绿色的水草。抽:生长、冒出。 主人:指诗人自己。他乡梦:指远离家乡的游子所怀有的故乡之思。 可怜:可惜。 【赏析】 “手种筼筜傍水边”,写诗人在江边种植了一株筼筜,筼筜是古代诗文中常用来借以象征隐士的。“手种”二字表明诗人亲手种植,可见其对这株植物的喜爱。“傍水边”三字则交代了筼筜的生长环境,也点出了一个隐者的典型形象。
这首诗的标题为《残春》,是一首描绘春天将尽、诗人感慨万千的作品。 我们来看第一句“宿雨干时乳燕飞”,意思是说在雨停之后,小燕子又开始飞翔了。这里的“宿雨”指的是之前下过的雨,而“干”则是干燥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小燕子在雨后开始活跃起来,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 接着看第二句“东风急处落花稀”,这里的“东风急处”是指春风劲吹的地方,而“落花稀”则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抒怀诗。首句写在旅途中,时见江左江南,时闻北岸江北的萧萧落叶声;次句点明所经之地,是一片秋色。第三句写夕阳西下,鸟归林尽,人已进入深山之中的情景。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而壮美。 前两句写所见。“江北江南数日程”,言行程之短促。“萧萧落木送秋声”,则见秋风之劲厉,树木之萧萧,皆为秋声也。 后两句写所闻、所感。“夕阳满地鸟飞尽”,“鸟”字用得极妙
注释:在春天的时候,我怎能忍心再送你呢?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在江上送别你。你知道我此时的心情吗?因为我思念你,所以回头望去,只见那片离群的湘南,只隔一片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之情。首句“春去那堪更送君”表达了春天已经过去,不能再送别你了,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第二句“日斜江上惜离群”则表现了诗人在江边送别的场景,夕阳西下,江水悠悠,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
【注释】①滁阳:滁州。②赊:远。③仙居涧:指滁州的名胜古迹,在今安徽滁州市南约20公里的琅琊山中。④部使:官名,指节度使。⑤故人家:指作者的故乡。 【赏析】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34年(唐文宗开成五年)秋天由长安出发去江南途中经过滁州时所作。 首句“西过滁阳道”,点出题旨,说明这是写景抒情之作。次句“环山一望赊”,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登滁州城西的琅琊山远眺之图。“赊”字,写出了山的遥远、空阔
【注】吴南溪:即吴子华。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之作。前两句写与朋友相聚时的谈经、饮酒之乐;后两句则写朋友年老体衰,而自己却空自忆想当年。全诗语言平淡而含蓄隽永,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厚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