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滕阁。帆落。烟光澹泊。山色空蒙。乌监一曲,新谱催唱玲珑。 译文:登高望远,看到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帆影点点。四周景色宁静,山色空蒙,一片寂静。 注释:滕阁:指高台。帆落:指船的帆落下。烟光澹泊:指晚霞映照下的江面,雾气蒙蒙。山色空蒙:指远处的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乌监一曲:指地名。新谱催唱玲珑:意为新的乐曲在催促人们歌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锦浦:指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浣花祠宇:在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是杜甫所居之地。 梅柳成行:指春天时,梅花和柳树成行列。 扫眉人:指美人,这里借指浣花溪畔的女子。 金井丛篁:指竹篱笆围绕的井旁。 胜游:美好的游历。 天涯感:远在他乡的感慨。 衣香:女子身上的香气。 缁尘染:黑色衣服沾染尘埃。 莲烛分光:形容灯光映照得明亮耀眼。 长杨:指汉代宫名,位于长安城外。 【译文】 锦官城的好地方
催去。难住。声声杜宇。梨花春雪。杏花春雨,毕竟春归何处。问春春不语。 注释:催促着离去。难以留住。杜鹃的叫声一声又一声。梨花、春雪;杏花、春雨。春天究竟要回到什么地方呢?向春天询问,但春天不说话。 可堪又是人离别。愁千结。唱罢阳光叠。恨匆匆。泪溶溶。郎踪。屏山十二重。 注释:怎能忍受又是一次离别。愁绪缠绕千万条。唱完《阳关三叠》,怨恨匆匆忙忙。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屏风上十二层重重阻隔。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理解与掌握。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主要特点。“玉台金阙杳不通”意思是:玉台和金阙在远方看不到。“指双星,星又明。薄情”意思是: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他们两颗星星又明亮起来。“钿钗虚此盟。”意思是:这美好的盟约是空话,因为牛郎织女隔着重重的青山阻隔。赏析:这是一首写七夕爱情的词
《河传·再集调名》是一首词,作者不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拨棹。春晓。泛兰舟。水调歌头翠楼。个侬倚阑金凤钩。扬州。倾杯忆旧游。 译文:划着船桨,迎接春天的到来。在翠绿的楼阁中泛舟游玩。我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金凤钩扣住衣襟。回忆扬州的美好时光,举杯畅饮,怀念过去的朋友们。 注释:拨棹:划船。春晓:春季清晨。泛:游览。兰舟:用香草装饰的船。水调歌头:一种歌曲名称。翠楼:华丽的楼阁
【诗词原文】 愁绝。难说。且徘徊。陌上残梅暗催。软香作团吹不开。红埃。那人儿正来。 疏雨忽飞烟渺渺。芳径杳。屧映青苔好。碎萍穿。鸥正眠。柳边。倩郎扶上船。 【注释】 1. 河传:一种曲调名,本为民间词调,后被广泛用于诗歌、歌曲、戏剧等文学形式中。“河”在这里指的是河流,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流动。 2. 愁绝:形容极度的忧愁。 3. 软香作团吹不开:意思是说香气柔和如团,难以吹散。 4. 红埃
【解析】 “凝望”是第一句的关键词,“楼上”是第二句的关键词,“马萧萧、垂柳红桥”是第三四两句的关键词,“梦遥、旧时泪痕何日消”是第五六句的关键词,“朝朝、杯底撩魂断”是七八句的关键词,“隔前溪、花港西、锦堤、独怜芳草嘶”是最后一句的关键词。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离别。起笔点出“楼上”“凝望”,渲染了一种凄迷离愁的意境。接着以“马萧萧,垂柳红桥”描写别离时的景色,暗示离别的痛苦
【注释】: - 南陌,归客,紫骝骄。水驿山椒,路遥,落花如雨烟外飘。 - 南陌:指南边的小路或街道。归客:归来的客人。紫骝骄:骑着一匹骄傲的紫色马。 - 水驿:在水上的驿站。山椒:山脚下的小村庄。 - 路遥:路太远了。 - 落花如雨:落花如同雨水一般纷纷扬扬。 - 河桥,折残杨柳条。 - 河桥:河流上的桥梁。 - 折残杨柳条:折下已经枯黄的柳枝。 - 别酒西堂官烛短,红玉碗,醉也休辞满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微雨,春暮。绿波娇。夹港人家小桥。溪藤岸杨青蔓交。风摇,短枝通短篙。 译文:春天的小雨,春末的傍晚。碧波荡漾,岸边的景色如画。夹在两岸的小溪,人家的桥梁横跨其中。藤蔓缠绕,岸边杨柳依依。风轻轻吹过,摇曳着小船的船桨。 注释:河传,即词牌名。野溪,指的是小溪。春泛,即春日里的泛舟活动。微雨,指春天的小雨。春暮,春末时节。绿波娇
解析: 此诗通过描述一个夜晚的寂静,以及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一幅温馨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句中,“河传”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与无奈。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宵静" —— 夜晚宁静无声。 - "灯烬" —— 灯已燃尽,象征夜深人静。 - "月临窗" —— 明月照进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