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俊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识记诗歌的要点,同时结合着具体诗句的理解来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宋诗进行赏析。首先要读懂内容,明确主旨;然后要分析手法和艺术特色;最后要分析意境和效果。“清名俭德重当时,道路人传即口碑。”、“全陜山川遗爱在,留官管钥旧臣宜。”这两联是说晏公清廉有德,在当时受到人们传颂,他留在陕西管理钥匙的官职,也符合他的德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赐鲥鱼》。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解: 1. 赐鲥鱼 - 注释: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鲥鱼。 2. 礼成荐鲔圣心欢 - 注释:“礼成”指的是宴会或典礼已经结束;“荐鲔”即献上新鲜的鲥鱼;“圣心欢”表示皇帝内心非常高兴。 3. 恩许尝新遍从官 - 注释:皇帝恩准臣子们品尝新鲜美味的鲥鱼。 4. 一饱敢忘明主德 - 注释:享受了如此丰盛的食物
流落炎州未足嗟,乾坤随寓即为家。 昔贤此是投荒地,异事今传入梦槎。 注释:我在炎州漂泊,没有值得遗憾,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以前圣贤们也曾来到此地,这里是他们的流放之地;而今天却有奇异的事传入我的梦里。 高节峥嵘昭日月,浮荣聚散等云霞。 注释:我高尚的节操像山峰一样峥嵘直立,闪耀着日月的光芒;我的荣华富贵就像云彩聚集又散开,如同天上的云霞。 赏析:《送李端公归嵩阳山序》中说“吾道南行”
注释: 1. 别久重逢问濯缨:濯缨,指濯缨水。濯缨水是古代的一种洗发用水,这里用来形容洗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久没见面了,再次见面时问他洗头用的是不是濯缨水。 2. 尊前相对夜灯明:尊前,指宴会上。夜灯明,指夜晚的灯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宴会上,我们相互面对着对方的,夜晚的灯光下。 3. 异乡骨肉堪流涕:异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骨肉,是指亲戚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碧藕堆盘玉不如,穷冬风物更怜渠。 颁从御府荣方重,嚼罢文园渴已除。 恩比连丝知未断,心能容物爱中虚。 毫分无补真叨食,惭愧黄封走使车。 注释: 1. 碧藕堆盘玉不如:形容碧绿的荷花像玉一样美丽,但比不上金黄的藕更加珍贵。 2. 颁从御府荣方重:表示从皇帝手中获得的荣誉和重视。 3. 嚼罢文园渴已除:比喻经过品味之后,饥饿感已经消除了。 4. 恩比连丝知未断:比喻恩情深厚,如同细丝相连,不会断绝
【注释】 壬辰: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壬是第九个字,辰是第八个字。此诗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八月十五日入阁讲筵时所作。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云卷珠帘:用来形容皇帝的仪容。御座:皇帝所坐的宝座。横经:指儒家经典。明时:这里指作者本人,“我”在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进讲《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故称明时。侍从:指侍候皇帝左右。无术:没有能力。补:补救。秋毫:比喻微小。
诗句输出: 江湖为客久沉沉,几度书来慰我心。 译文注释: 江湖为客:形容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地,如同身处江湖之中。久沉沉:长时间的漂泊和孤独。 白璧空教双足刖:比喻才华出众的人却遭遇挫折,就像被白璧所玷污,反而遭受到双重的惩罚(比喻受到双重打击)。 红尘已觉二毛侵:已经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如同两鬓的白发(象征年华老去)开始侵蚀。 赏析: 此诗是林文俊写给堂侄贵英的两首诗歌之一
【注释】壬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九月:秋季。二十二日:指天宝元年(742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翰林院举行的讲经考试。迩英:翰林院的别称。持橐:持着文房四宝。总儒绅:主持科举。香案前头:指皇帝面前。讲臣:指主考。颇怪:奇怪。地偏:指京城长安地势低洼。雨露:恩泽,比喻皇帝对儒生的关怀。身已近星辰:指自己被皇帝所重视,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彤墀:红砖砌成的台阶,天子御座所在之处
【注释】 贵英:名。司训,官名。 才颇如人命不如:才能平庸,比不上一般人。 江湖:指仕途不顺。落魄:失意。几年馀:多年。 一官老始分鳣席:当上了一个小官。 千里妻能挽鹿车:妻子能驾车百里回家。 心泰也知由乐道:内心安定,才知道是爱好清静的生活。 眼昏可得便抛书:视力不佳,可以随便放下书本。 但求苜蓿盘中满:只希望菜中有苜蓿就行了。 弹铗无劳叹食鱼:不用弹剑抱怨生活,因为可以吃到鱼了。 【译文】
注释: 向来道路避乘骢,今拜外台秩更崇。——过去在路上时常常回避乘坐皇帝的马车,现在您要去湖广做高级官员,地位更高了。 身远螭头封事简,冠仍豸角触邪同。——您的官服上还有獬豸(传说中的一种能辨别是非的神羊)角,象征着你能够像它一样,用正义的力量去打击邪恶。 开尊暮对潇湘雨,弭节秋生鄂渚风。——傍晚时分我打开酒樽,看着潇湘的雨水;秋天的时候,我在鄂州的岸边行走,被秋风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