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注释:黔中地区的士女们趁着晴朗的白天出游。花期的寒意让罗袖子感到有些冷。她们寻找穿过石头的路去观赏美景,希望看到吉祥如意的男孩。还买了两条江鱼,用两根竹签串起来插在柳枝上作为装饰。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风光垂翠袖。满倾芦酒指谐围。相守与郎如许寿。注释:竹枝歌很好听,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欣赏。依靠着美丽的风景,垂下翠绿的袖子。把酒倒满了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木兰花令 · 元宵似是欢游好》。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 1.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译文】 元宵佳节似乎就是快乐的游玩时光,更何况官府中诉讼事务稀少。 万家人家在春天的节日里出游赏景,十里之外的海面如同仙境一般迷人。 2.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译文】
《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是宋代词人柳永所作,此词以咏叹春景为题。上片写春天的到来,下片写对春景的欣赏和感受。全词语言清新活泼,情感真切自然,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1.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 注释:经过十天还没有发现春天的消息(即春天还没有到来),忽然一阵熏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红色的纱衣轻薄如丝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 “梧桐叶上三更雨”,指的是深夜时分,梧桐树的叶子上滴落着细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惊破梦魂无觅处”,意味着这一场夜雨把人从梦中唤醒,使得原本沉浸在梦境中的人们无法再继续寻找那个梦境中的归宿。 - “夜凉枕簟已知秋”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 解释:元宵节似乎是一个欢乐的聚会的好时机,更何况在公堂上民众的纷争也少。 - 注释:元宵节通常与庆祝和欢聚有关,此时民间较少有官方的法律纠纷。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节日氛围中人们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2.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 解释:成千上万的人们开始游赏,前往春台上欣赏美景;十里之外的风景如画
【解析】 1. 第一句,“四面开雄垒”:指高平四面都建有雄壮的壁垒。“雄垒”,雄峻的壁垒。 2. 第二句,“三月风光初觉媚”:“媚”是美丽动人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高平城在春日里景色格外美丽,让人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 3. 第三句,“园中桃李使君家”:桃李,泛指桃花和李花。这两句的意思是:园中的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使高平城的官宦人家更加富丽堂皇。 4. 第四句,“城上亭台游客醉”:亭台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译文: 秋霜过后,曾经的长淮河已经变得宽广,只听见颍河的水声潺潺流淌。美丽的女子还在唱着那首醉翁乐府的词,而我已经四十三年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 草头的秋露在草尖上滴落如同珍珠,而月亮也从三到五再到八,变化多端。我和你都是了解这位老先生的人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离别情感的诗歌。诗人借用春天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不舍。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译文: 知道你有仙家骨气,不受寒暑之苦,即使千年一遇的相遇,也如同早晨与夜晚一样短暂
木兰花令·四时词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帘幕。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 注释与赏析 - 春云阴阴:春天的云层阴沉密布,给人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感觉。 - 雪欲落:雪花即将飘落,预示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东风和冷:春风带着些许凉意,打破了冬季的寒冷,带来了生机。 - 帘幕:窗帘被风吹起,仿佛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陡觉罗衾薄。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 霜叶萧萧鸣屋角,指窗外的枫叶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声。 黄昏陡觉罗衾薄,突然意识到夜晚的被子变薄了。 夜风摇动镇帷犀,夜晚的风轻轻摇晃着窗户上的犀牛形装饰。 酒醒梦回闻雪落,醒来后听到外面飘着雪花,仿佛回到了梦中。 起来呵手画双鸦,从床上坐起,用手势画出两个乌鸦。 醉脸轻匀衬眼霞,脸颊因醉酒而显得红润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