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
【注释】 甲戌:宋神宗熙宁四年。十月五日:农历九月初五。午饷告乏:中午吃饭时感到缺少钱粮。薄暮:傍晚。库部:指户部,是宋代掌管财政的机构。分到俸钱:得到朝廷发给的钱财。亟:急忙。易之市:拿到市场上去换东西。始克举炊:才勉强做饭。诗:指写这首诗。发一笑:笑了。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国库缺钱的情况下,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将所得俸禄换取食物,而自己却感到惭愧,又对真卿的书法和季路的生嗔(生气)而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按照如下的思路进行: (1)读懂原诗。 (2)分析原诗的内容。 (3)领会诗的意境,品味语言。 (4)理解诗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 本诗首联“长江五月薰风起,一舸飘然白下归”是说五月里,江上吹起薰风,一叶扁舟从白下归来。“五月”,指夏季;“薰风”,暖风。“薰风起”,春风拂面,令人陶醉。“一舸”,小船。“一棹”,桨
这首诗是寄给吴秋官德翼(即德翼德)的,两人同榜联官道义存,输君高卧白云村。诗中表达了对吴秋官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生活的关怀。 首先看第一句“同榜联官道义存”,这里描述了作者和吴秋官同榜联官,因此道义上应该相互尊重,这是对他们友情的一种肯定。 第二句“输君高卧白云村”,这里描绘了吴秋官高卧在白云村的景象,这里的“输君”是说作者输给了吴秋官,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吴秋官生活状态的羡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主题、表现手法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 “送陈岳克厚归琼河”,是全诗的第一句,写诗人送别好友。“岳克厚”是作者友人,“陈岳”是其号,“克厚”是其字。“归”即归来,“琼河”指代家乡。从诗中“寒风忽起故园念”一句可知,这是一首思乡之作。 颔联“浮生萍梗本无根,此夜樽酒还同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一别西山岁十更,危亭偶尔叙宗盟。 注释:“一别”即分别;“岁十更”意指岁月流转,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危亭”即高耸而险峻的亭台;“叙宗盟”指谈论或聚会朋友,共商大计。整句意为在分别一年后的某日,作者偶然间来到了这座高耸而险峻的亭台上,与友人谈论或聚会朋友,共商大计。 赏析:此句开篇便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场景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陈师道,全诗如下: 四十辞荣夸若水,百年高致又逢君。 旗亭此日攀新柳,尊酒他时忆暮云。 眼底风波应自笑,胸中丘壑许谁分。 陶然和就归来赋,赢得清名到处闻。 逐句释义: 1. 四十辞荣夸若水,百年高致又逢君。 —— 四十岁时辞去荣华富贵(指官场),以谦逊之态夸赞像流水一样自然无华的品格;一生追求高尚的志向,再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 旗亭此日攀新柳,尊酒他时忆暮云。
【注释】: 晓将封事达承明:晓通朝廷的奏章,呈递给皇帝。 杨子江干夕问程:在扬州(当时为杨子州),晚上询问李守讷归途之事。 自是庭闱关念切:由于家中亲人对李守讷十分思念。 故于轩冕系情轻:因此在官位上不留恋权力。 铺张行色凭诗卷:铺开行李,准备行装。行色:行李。 驱逐离愁仗酒兵:用美酒来驱除离愁别绪。 看取百年公论在:希望人们能从李守讷的行为中看到公正无私的品质。 先生未许独逃名
诗句: 近年来我的兴趣全在秋山,说去登山就面带笑容。 抚今思昔正好逢九日,庇身避世何必再求千间? 欺风白帽频频整理,待雨黄花故故吝啬。 不是羽书初罢警,我们怎得有空闲时间相随? 翻译: 每年我都会带着雅兴到秋天的山中,一说要去登山就会满脸欢喜。 看着眼前的景色,刚好是重阳节,我的心情十分愉悦。 保护自身何必再建造更多房舍呢? 欺风的人会频繁地整理他们的白帽子,而等雨时
首先输出的是诗句: 冬湖亭为江国珍冬官赋 译文: 在寒冬腊月中,我为朋友江国珍修建了一个冬湖亭子。 注释: 1. 冬湖亭:一个位于冬天的湖边建筑,可能是为了观赏冬景而建。 2. 江国珍:朋友的名字。 3. 冬官:可能是指负责冬季事务的官员。 4. 译文:我在冬天为朋友建造了一个冬湖亭子。 5. 注释: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要建冬湖亭,以及这个行为的意义。 然后是第二句: 如舟亭构俯空壕
【注释】 过常山:即《过五台山》诗。 五台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县境内。 残冬:冬天的最后一个月。 两峰:指五台山上的东台、西台。 【赏析】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之一,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座山峰耸立,形如五座佛塔,故称“五台”。这首诗描写了在五台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和自然的热爱。 首联:“崎岖客路且随缘,眼底何人得静便。”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