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份
以下是对《积雨后有怀寄承山宋丈》的逐句释义、译文,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知君早已脱尘鞿: - 词语解析: “知君”是敬称,意为知道您;“早已”表示时间上的提前;“脱尘鞿”意指摆脱了尘世的束缚。 - 诗意解读: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对其超凡脱俗生活状态的认可。 - 赏析: 诗人通过对“脱尘鞿”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赞赏。 2. 尽室南还隐会稽: -
诗句解析与译文 苕霅道中 - “苕霅”:苕溪和霅溪,均为浙江省的两条著名河流。此处可能指在浙东一带的河道之上行走。 - “道中”:旅途中,即在路上或水路中。 - 注释:描述了诗人在浙江一带的旅行途中所见之景。 一放苕溪棹 - “一放”:一次,这里指停下船只来休息或欣赏风景。 - “苕溪棹”:指的是停靠在苕溪上的船桨。 来从田野间 - “来从”:从……而来,表示来源。 - “田野间”
【注释】 縻:系住。京国:京城。迢递:遥远。兀坐:独自端坐。 译文: 羁旅漂泊,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景物萧条,已到了深秋时节。 急促的暴雨在夜间才停歇,没有风,秋天显得更为深远。 心中充满了对京都的思念,也惦念着遥远的故乡。 我独自端坐在寒冷的窗下,悠然地弹奏起琴弦。 赏析: 《秋夜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歌共有二首。第一首写羁旅之愁、时序之变;第二首抒怀乡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
幽居无与晤,欲寐复依依。 正此清秋夜,萧条凉雨飞。 注释:幽居:隐居之地。晤:会面。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欲寐:想睡觉。 译文:《秋夜二首》其一 幽居:隐居之地。无与晤(wù):没有可交谈的人。欲寐:想睡觉。复:又。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正此:正是这个。清秋:秋天。宵:夜晚。萧条:寂寞凄凉。凉:冷。飞:飘洒。年华:光阴。常易促:很容易流逝。乡国:故乡和国家。转多违:常常违背。惆怅
诗句:汉阙方传瓠子歌,司空提印出行河。 译文:汉代的宫殿里正在传唱着《瓠子歌》,朱大司空手持朝廷的任命状,正踏上前往黄河治理的路程。 注释:1. 汉阙:汉代的皇宫建筑,此处指代朝廷。2. 瓠子歌:一种古代民谣歌曲,常用于表达人民对洪水灾害的哀叹和祈求。3. 司空:官名,此处指的是朱大司空,负责治河事务。4. 提印出行河:拿着朝廷任命状,准备去黄河治理。5. 人为砥柱千年镇
注释: 1. 出郭:走出城郭。 2. 闲来:闲暇的时候。 3. 偶相从:偶然相遇,一同前往。 4. 极目田原四望通:放眼望去,田野原野一望无际,视野开阔。 5. 策马欲趋青嶂侧:骑马准备奔向青翠的山峰。 6. 听莺先在绿阴中:听到黄莺首先落在树荫之中。 7. 几家水映蘼芜径:几户人家门前有水,水映照着蔓草。 8. 一路香传荷芰风:一路上荷花散发出香味,荷花随风飘动。 9. 风景依然似南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表述,结合诗中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作答。 “卜居弁山阳,山阳足真赏。”意思是:我选择在弁山之阳居住,弁山之阳足可以欣赏到真正的山水之美。这一句点明诗人的隐居之所是弁山。颔联“抗馆出幽岑,凌轩辟疏莽”意思是:在高耸的亭子走出深山幽静的地方,登上高楼推开茂盛的草丛和荆棘。这两句是写登山的经过,从山外向山中的过渡
【注释】 幽居:隐居。绿树自成村:指山林中,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宛如一个村落。更傍清溪:更靠近一条清澈的小溪。人:指自己。数峰:指山中的几座山峰。深:指高峻、险峭。闲门:指隐者所住的简陋的房子。 【译文】 在树林中隐居,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宛如一个村落。更靠近一条清澈的小溪灌溉我的园子。 我静静地聆听鸟儿的叫声,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呆在那里,我数过山峰后关上了闲散的门。
【注释】 岘山:山名。在湖北省襄阳县西北,汉末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自爱:自得其乐。 闲云低野岫:悠闲自在的云朵飘动着,仿佛低垂到山中。 清波:明亮的水面。 惊禽:受惊的鸟。 林麓:树林。 薛萝:草本植物,一种蔓生的植物。 【赏析】 《岘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作者退居山林、寄情山水的生活。首联写山中的绿树;颔联写静观山中景物,并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注释】 即事:指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或事物。万壑千山一径通:形容山路崎岖,但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山中深处。野寺:山中无人的寺院。林深不知处:树林很深,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磬声遥在夕阳中:磬,佛寺中的打击乐器。磬声远远传来,在夕阳下显得十分凄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情景。首句写路难穷而终有尽头,次句写山中道路虽曲折蜿蜒却通向幽深之处,后两句写深林野寺,使人感到幽静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