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谣
【解析】 此诗为作者自叙旅途所见。“岦岌”“骇浪”“天地窄”等词,描绘了巫峡山高水急、风浪险恶的情状。“哀猿四啸惊魂魄,凭棺立。愁心一片随波急。”写舟中所见。“哀猿”句用“哀猿”比喻行客,表现其惊魂不定、愁肠百结;“凭棺”句写舟人,以舟中之景烘托其内心之情;“愁心”“随波”二句则直接抒情,点明此行所感。全诗语言简炼,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幽深。 【答案】 ①归自谣扶匮(扶
【注释】 归自谣春思:归来了,我吟咏着春天的思念。谣:吟唱。 短命:春花的生命短暂。春:春季。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的节日里禁火,吃冷食。雨来:春雨降临。芳草满:花草繁茂,绿草茵茵。 梨花梦去:梦中见到梨花凋谢了,比喻春天将逝。东风懒;春风无力地吹拂。 惜春人:惜春的人。倚:凭靠着。雕栏畔:雕饰栏杆的旁边。 腰肢剪:指女子的细腰、腰身如剪刀般纤细。 流莺:黄莺。又把闲愁管
注释: 归自谣咏枕:回家后,我吟唱着《归自谣》来入睡。 横角枕:横放在头边的枕。 鸳绣并头交濯锦:鸳鸯图案的枕套和枕头,就像被洗涤过的锦缎一样。 剃脂和泪香云浸:用梳子梳理头发时,发丝上还留着淡淡的油脂香味,仿佛云朵浸染了一般。 分开莲叶成孤寝:将荷叶分开,独自睡在一个单人床上。 今宵怎:今夜又怎么过? 合欢好梦须凭您:只有靠您才能有美好的梦境。合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兽。 赏析:
归自谣 访俞亦伶在董庵(壬午) 苔径寂。 尼去庵空谁履迹。 飘桐风里秋来客。 南窗一榻才容膝。 留朝夕。 相寻多有人如织。 注释: 1. 归自谣:这是一首表达作者思念友人的诗歌。 2. 访俞亦伶在董庵:作者在董庵拜访了朋友俞亦伶。 3. 苔径寂: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寂静无声。 4. 尼去庵空谁履迹:尼姑离开后,庵堂变得空荡荡,没有人来过。 5. 飘桐风里秋来客:秋天的微风吹过桐树
【注释】 壬午:壬戌年,指宋孝宗乾道二年。归自谣:指从外地回来的诗歌。添水尺:指添置水位标尺。新见溪边渔艇集:新看见溪边停泊着的渔船。林里蛛丝织:树林里像蜘蛛丝那样的秋千。村烟欲歇知将夕:村中的烟即将散去,知道已是傍晚时分。踟躇立:迟疑不决地站着。闲门不闭蛩声入:空着的门户没有上锁,蟋蟀声就传了进来。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从外地归来所见晚景,抒发其对乡居生活的怀念之情。首句“添水尺”
【注释】: 1. 更漏(gēn luò):古代用铜壶滴水计时的装置,昼夜不停地滴着,叫“更漏”。 2. 揭:揭起。 3. 寒鸦影碎梧桐月:意思是说,寒鸦的影子在梧桐树叶上碎了,而月亮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4. 玉关:玉门关。 5. 征戍(shǐ):驻守边疆的军队。 6. 莺语花时节:即春天,是江南莺啼和花开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月光下,梧桐树上寒鸦影子被风刮得破碎
【注释】 归自谣其一:指词人游赏归来。归,归来。谣,歌谣。 初夏好:初夏天气最好。 雨过池塘荷盖小:夏天的雨水过后,池塘里的荷叶上水珠还来不及蒸发掉就又下起了小雨,使得荷叶上的水珠显得更加晶莹剔透。 绿阴庭院莺声悄:绿树成荫的院子里,黄莺啼叫的声音非常安静和柔和。 朱帘隐隐笙歌早:红色的帷幔微微地露出来,外面的笙歌已经开始了。 沈烟袅:烟雾缭绕。 玉人笑拥金尊倒:美女们嬉笑着拥着金杯喝酒
【注释】: 归自谣:指归途中的口哨声。 江水碧:江面波光粼粼如碧玉一样。 何人吹玉笛:是谁吹奏起玉笛。玉笛,用玉石制成的乐器。 扁舟远送潇湘客:扁舟,小船。潇湘,泛指湖南一带。潇山和湘山,在今湖南省境内,相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所葬地。 芦花千里霜月白:芦花,芦苇的花絮,白色,随风飘荡。霜月白,形容月光如霜,洁白如雪。 伤行色:因思念而忧伤。 来朝便是关山隔:明朝就要过境到关山那边去了。来朝
归自谣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注释 归自谣:词牌名。又名《归朝欢》、《归朝宴》。唐教坊曲。 何处笛:笛声来自何处? 深夜梦回情脉脉:夜深时梦见亲人,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竹风檐雨寒窗隔:风吹竹叶的声音,雨打窗户的声音,隔着寒冷的窗户。 离人几岁无消息:与离自己而去的人已经几年没有消息了。 今头白:现在已经满头白发。 不眠特地重相忆
【注释】春艳艳: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江上晚山三四点:指江上的晚霞,山上有几点红光。柳丝如剪花如染:形容柳树像剪刀一样细长,花儿像染色一般鲜艳。香闺寂寂门半掩:形容女子在闺房内寂静无声。愁眉敛:形容女子忧郁、忧愁的神情。泪珠滴破胭脂脸:形容女子哭泣时,泪珠滴落在脸上,把胭脂都弄破了。 【赏析】此词写一位女子思念远人而作。上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下片则刻画了女子思念亲人的内心活动。全词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