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岦岌。骇浪掀天天地窄。峡声倒卷蛟龙泣。
哀猿四啸惊魂魄。凭棺立。愁心一片随波急。
【解析】
此诗为作者自叙旅途所见。“岦岌”“骇浪”“天地窄”等词,描绘了巫峡山高水急、风浪险恶的情状。“哀猿四啸惊魂魄,凭棺立。愁心一片随波急。”写舟中所见。“哀猿”句用“哀猿”比喻行客,表现其惊魂不定、愁肠百结;“凭棺”句写舟人,以舟中之景烘托其内心之情;“愁心”“随波”二句则直接抒情,点明此行所感。全诗语言简炼,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幽深。
【答案】
①归自谣扶匮(扶,同“桴”)舟次巫峡(从巫峡返回时乘船经过)。②山岦岌(高峻)。③骇浪掀天 (翻腾)(形容水势浩大。④地窄(指峡道狭窄)。⑤蛟龙泣(鱼龙也因水势湍急而哀鸣)。⑥哀猿四啸惊魂魄(猿猴哀鸣声凄惨悲凉,使行旅闻之心惊胆战)。⑦凭棺(倚靠棺材)立。⑧愁心一片随波急(心中忧愁像江水一样奔腾不息)。⑨译文:山岳陡峭。惊涛骇浪掀天动地。天地间变得狭小逼仄。峡谷中的声响倒卷而来,好像蛟龙在哭泣。哀伤的猿啼声四处响起,使人惊恐魂魄都要飞出。我依傍着棺材站立。心中忧愁像江水一样奔腾不息。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自述归途途中经过巫峡的经历。诗中描写巫峡的山岭峭拔,江流湍急,山岩陡峻,水势汹涌。但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三峡中回旋激荡的水声和哀猿的啼叫,它们仿佛是大自然发出的愤怒的哭诉,使诗人感到恐惧,心神不安。最后两句写自己倚棺而立,愁心随着江水奔流而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威力的恐惧和对前途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