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诗句注释】 婆罗门引:即《婆罗门引·山园槐序》的别名。 绿阴浓处:形容槐树浓密的树荫下。 冰弦:琴的美称。 柔荑(tí):柔软的嫩笋芽。 松风入户:指凉爽的山风吹进院里。 爽气接峰西:清爽的空气和西边山峰相接。 看清尘:看到红尘。辟暑:消暑。 倒插簪犀:把簪子倒插在鬓旁,表示闲适的样子。 湘帘乍低:形容湘帘轻轻地降下,遮挡住阳光。 怕日午:担心中午的太阳。 绿熊簟:绿色的竹制凉席。
【诗句解读与翻译】夕阳渐下,晚来落月尚窥人。一弯乍吐冰轮。也学蛾眉新样,融入画堂春。喜纤云不起,玉宇无尘。 注释: - 夕阳渐下: 描述的是日落时分的景象。 - 晚来落月尚窥人: 描述了月亮在天边逐渐降落,仿佛在偷偷地窥视着人们。 - 一弯乍吐冰轮: 形容月亮初升时的形状和颜色。 - 也学蛾眉新样: 比喻月亮的形状和光芒像蛾眉一样美丽。 - 融入画堂春: 形容月亮的美丽如同画中的春天景色。 -
【注释】 螺髻山:即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 愁云蹙黛:形容眉间忧愁。 万螺:指山峰。 佛头:指佛头山。 月明鹤背吹笙:指月下有白鹤在山巅吹奏长笛。 柯烂仙人:指仙人已去,化为朽木。 幽梦醒瑶京:指梦中回到了仙境。 凝妆不语:形容人静默不语。 霞表亭亭:形容人的仪容秀丽动人。 芙蓉翠擎:形容荷花娇艳欲滴,像美人的手指托着一样。 款天阙,摘春星:形容仙女在天上随意游玩,采摘星辰。 十二层城
【解析】 此诗写景抒怀,情景交织。开头“芳华易尽,个人不语倚雕栊”一句,点明题旨。首句中的“芳华”指青春年华;“易尽”指青春难留;“倚雕阑”是说诗人因思念而久久地倚在雕花的栏杆旁,表现了对美好青春的留恋之情。“情伤事,与春空。”两句写诗人对春天的感伤。春天是多情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然而此时诗人却无心赏玩,只因为心中有所牵挂。“夜月惊乌啼碎”,以景写情,暗喻自己内心的孤寂。“夜月”指明月
婆罗门引 · 题醇士画秋景,因忆北泉昔日之游 嘉陵岸渚,映沙湔水碧于油。宵来共泛轻舟。追忆良朋欢会,踪迹几淹留。乍惊风堕雁,暗浪分鸥。 注释:嘉陵江边的小洲,映着沙石和河水的颜色显得更加清澈明亮。那天晚上我们泛舟游玩。回忆起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但已经许久没有见面了。突然听到风吹落大雁的叫声,暗流中还分出了白鸥。 经年卧游。费画笔、点清瓯。忽觉凉生枕簟,壑断云流。知君正愁。对黄叶、空山一味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诗人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 “婆罗门引次元遗山韵”:这首诗写的是春日里的景色和心情。开头两句写春景,“乍情乍雨,清和天气正芳妍”,春天到了,天气转暖了,花儿也开放了。“多缘”即很多原因,说明春天到来的原因有很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纱巾倦整,绕池风起叠奁冰”句:纱巾已经整理得十分整齐,环绕池塘的风吹起来了,将叠好的梳妆匣中的冰块也吹得四散飘落了。“纱巾”三句写夏景,“叠奁冰”指梳妆匣中的冰块,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夏天的炎热,以及自己纳凉的情景。 “泠泠雨度高城”句:阵阵细雨从高处飘洒下来,打湿了高高的城壁。“城”是词眼,“度城”即穿过城壁。“泠泠”形容细雨的声音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斜桥絮起,乱红牵恨点重茵。慵莺尚语残春。闻说凌波新步,遮断绣漪尘。恣蜡镫罗带,斗取闲身。 - 斜桥絮起:描述斜桥上飘飞的柳絮,暗示季节是早春。 - 乱红牵恨点重茵:春天的红花与落叶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几分愁思和哀怨。 - 慵莺尚语残春:慵懒的黄莺在春天还余音未了,似乎在诉说着春去的消息。 - 闻说凌波新步,遮断绣漪尘:传说中那位美丽的女子踏着轻盈的步伐(凌波微步)
婆罗门引·忆旧 【注释】: - 记分携日:记着我们分别的日子。 - 斜风密雨送兰舟:在风雨中,兰舟缓缓离去。 - 共君无计夷犹:与你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刻。 - 瞥眼垂杨夹岸:转眼间,杨柳已经长到了岸边。 - 人影闭红楼:你的倩影消失在了红色的楼阁中。 - 叹前期渺渺:感叹过去的岁月是多么遥远。 - 往事悠悠:过去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 经春涉秋:度过了春夏秋冬。 - 梦尚隔、见何由
【注释】: 1. 婆罗门引:词牌名。此调以《送人》为多,内容多写送别。2. 河间令夏公乘:指宋朝夏元鼎。3. 安州:今湖北黄冈县。4. 杜叔高:即杜叔高,字叔高,北宋诗人、文学家。5. 长安冠盎累累:长安的官帽堆积如山。6. 汝南旧宅:指夏公乘在汝南的故居。7. 白云期:与白云相约。8. 折腰作苦:意为屈身事人。9. 岐路堪悲:岐路,指分别的道路;堪悲,令人悲伤。10. 偏其反而:反,通“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