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注释】: 薄阴:指淡淡的阴云。三泖渔庄雅集图:描绘了一幅渔人雅集图。“为非石赋”:作者自题其诗,表明这是一首赋体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自题作品,描写渔人雅集的情景。词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上片主要写景,写渔人雅集时的景象。开头两句写暮色降临湖天之间,薄阴不散。“一丸飞破云影”形容云彩飘浮的样子,暗喻自己的心情也如云影般飘忽不定、无所依托。接下来两句写湖边的矶石,苔绿如翠,冷气袭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理解其意思和思想感情;然后结合注释、出处,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分析其手法和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选项要求,逐一进行比较判断,得出答案。 “芳兰秀菊馨香换,难禁异乡羁旅”,此句是说:芳兰菊花香已变,我难以忍受异地的漂泊生活。芳兰、菊花都是芳香之物,此处代指女子,“芳兰”与“菊花”均借以比喻自己的妻子
【注释】 1. 韶华:美好的时光。 2. 畴息:同“畴昔”,指以前的岁月。 3. 时哉不与:时运不顺,不能如愿。 4. 人情阅历:人的世态炎凉。 5. 火、冰、心迹:分别代表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情感。 6. 真言不醒顽石:佛经中有说,人若念诵真言(即佛经中的咒语),就能使石头变得柔软,但顽石不会因此而改变,比喻真理无法说服顽固的人。 7. 庸福:平庸的福分。 8. 青衫泪湿:穿着青衫
【赏析】 此词为咏菊。上片写菊的品格,下片写菊的特点。 起二句写重阳时节菊花盛开,风调雨顺,秋光明媚,与篱边野菊相辉映。“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节日之一。此时节,百花凋谢,而菊花傲霜凌寒,独放异彩。“秋光更饶篱菊”,点出时令,突出菊之高洁。“败叶阶除,疏桐院落,秀色一天霜足”,描写了菊花在萧瑟秋风中依然盛开的景色。“推黄熨绿”,形容菊花色彩斑斓,犹如黄色和绿色交织一般,给人以视觉美感
台城路燕剪 凭谁巧试东风手,梁间紫燕双舞。花底裁红,叶间缕碧,拼得三春辛苦。绮窗对语。笑工女无端,倦停绣谱。直待秋深,看人刻彩始归去。 注释:梁上飞来双燕,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花瓣下面裁剪红色,在树叶中间梳理绿色。拼得三春辛勤劳作。女子在华丽的窗户前与织女交谈。笑着对织女说没有尽头,她停止刺绣。直等到秋天到来时,看到人们把彩色丝线雕刻成鸟兽鱼虫等物才离开。 红楼无奈此际,只游丝落絮,几时情绪
台城路张芝浦太史端卿招集妙相庵赏芍药,兼为马雨农学使同年恩溥饯别 钟山树秃台城圯,南朝更无遗寺。渺矣吴宫,岿然鲁殿,一角楼台孤峙。阇黎旧址。看古佛低眉,似含铅泪。漫感兴亡,放怀且作习池醉。 龙华几逢胜会。眼前冠盖集,佳兴何似。易老莺花,难联香火,薄暖轻寒天气。繁华逝水。喜梵宇春长,尚留婪尾。只恐将离,促人愁绪起。 赏析: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写景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句解读及翻译: 1. “台城路十六夜无月泊荒港中” - 描述:在第十六个晚上,月亮不出现在天空,而是在荒废的港口停泊。 - 注释:台城路是一条古道,十六是农历日期,无月则暗指夜晚的月光缺失。 2. “廿年不到江南岸” - 描述:已经二十年没有到达江南的岸边。 - 注释:这里可能暗示作者对江南有特殊的感情或未实现的愿望。 3. “荒溪者般寥落” - 描述:荒凉的溪流显得特别寂寞和萧条。 -
台城路题随园图次陈实庵太史元鼎韵 钟山云冷骚坛寂,亭台废兴谁主。地拓清凉,天开画稿,点缀夕阳蔬圃。啼猿学语。说往昔莺花,了无寻处。粉本重摹,个中幽径孰来去。秋风回首旧梦,雅游裙屐集,丝竹曾谱。茂苑花阑,秦淮水咽,太息芜城同赋。经年战鼓。间甚日陂塘,再盟鸥鹭。写入吟笺,望江南调苦。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此为一首词。 钟山:即南京紫金山。云冷:云雾缭绕,天气寒冷。骚坛:指屈原的《离骚》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 余家栖栅门,临龙溪巷,折西行有稻田数顷。(余家)我家住(栖栅门),临近(龙溪巷),向西走有(稻田)几顷。(稻田) 荷塘松径,绿香晚凉,曩与佩琼居士踏月赋诗,凭阑瀹茗处也。(昔日)我(荷塘松下)在月光下和友人佩琼居士一起赏月吟诗,倚着栏杆喝着茶。(瀹茗) 航海归来,重寻陈迹,旧愁如梦,触绪纷来。(我)航海回家后,再次寻找(陈迹)旧时的地方(旧愁如梦)
台城路·海山仙馆 花阴梦破衫痕碧,残荷冷摇苍翠。曲曲回廊,闲闲野鹭,不管游人停舣。风窗半启。占几叠湖山,几分烟水。垂柳萧疏,宵来渐渐有秋意。 译文: 花荫下的梦境被打破,留下了衣上的血迹和碧绿的荷叶。曲折的回廊,悠闲的野鸭,它们都不理会我们这些游客。微风吹开窗户一角,仿佛能看见几层湖光山色。柳树萧瑟稀疏,夜晚来临,似乎已经有了秋天的气息。 我的游侣们都已经散去,留下的只有诗和酒,随意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