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冉冉韶华度,情怀迥非畴息。命也如何,时哉不与,底事十年为客。人情阅历。叹火暖冰寒,自怜心迹。莫怪东风,岭梅枝各向南北。
真言不醒顽石。纵诗书千卷,何用今日。庸福如人,虚名老我,半世穷愁消得。青衫泪湿。恨瑟柱添胶,琴材被炙。厚薄前因,料难增寸尺。
【注释】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畴息:同“畴昔”,指以前的岁月。
- 时哉不与:时运不顺,不能如愿。
- 人情阅历:人的世态炎凉。
- 火、冰、心迹:分别代表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情感。
- 真言不醒顽石:佛经中有说,人若念诵真言(即佛经中的咒语),就能使石头变得柔软,但顽石不会因此而改变,比喻真理无法说服顽固的人。
- 庸福:平庸的福分。
- 青衫泪湿:穿着青衫,泪水打湿了衣衫,形容悲苦。
- 瑟柱添胶,琴材被炙:用瑟的弦和琴的木材来作比喻,表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 厚薄前因:指命运的好坏由前世决定,今生难以改变。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感怀之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全词以“韶华”为线索,通过对梦境、人事、情感、哲理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
第一句“梦中冉冉韶华度”,描绘了一幅梦境中的美好时光。然而,“情怀迥非畴息”,意味着现实中的情怀已经与从前大相径庭,作者感到自己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漂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第二句“命也如何,时哉不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他感叹时运不济,无法像以前那样顺遂,只能长期在外为客。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认识。
接下来两句“人情阅历。叹火暖冰寒,自怜心迹。”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他感叹世间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同时对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了自我反思。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复杂多变的感受。
最后两句“莫怪东风,岭梅枝各向南北。”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叹。他感叹自然界的风向变化无常,使得不同方向的梅花枝条都朝向不同的方向生长。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梦境、人事、情感、哲理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