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诗句释义 - 虞美人:这是一个词牌名,属于唐宋时期的词调。 - 春来春去春难住:春天来了又去了,春天怎么停留呢? - 又送春归去:又一次送走了春天。 - 重门深锁一春闲:重重的院门紧闭,一个春天都闲着。 - 闻道牡丹开谢不曾看:听说到了牡丹花开放和凋谢的时候,我没有去看。 - 年年底事情牵惹:年底的各种事务牵扯着我。 - 何况春归也:更何况春天回来了。 - 倚阑无计数闲愁:靠在栏杆上
【解析】 “去年元夕华灯里。谙尽愁滋味”是说去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夜晚在华灯闪烁的场合,诗人已尝尽了忧愁之味;“今年元夕月孤明。依旧无聊默坐、听深更”是说今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夜晚,月亮又显得那么明亮,可诗人还是无聊得坐在那里默默地坐着,听着深夜的钟声;“江梅消息东风漏。人也如梅瘦”意思是:江边的梅花消息被漏泄出来了,人比梅花更消瘦;“冷香幽韵谱琴丝。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意思是
虞美人 法源寺东王子卿丈曹玉水 寻幽重访招提境。我与僧俱静。 画阑环护翠重重。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 芳飔无力缠莎碧。怕见韩陵石。 韶华容易去堂堂。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虞美人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种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情感或描述景象。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个特定场景的即兴描绘。 2. 枕上闻风水声推篷视之已达京口 -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梦中听到水声并起身推窗看时,已经看到了目的地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情景。"枕上"可能意味着诗人在睡眠中感受到声音,而"推篷"则形象地描述了开窗的动作。 3. 吹来万斛涛声沸。恰趁江风利。 -
虞美人 雨后月色倍皎 雨后的夜晚,月光格外明亮。 宵吟蜡穗双双擘。桂影移帘额。 深夜,我拿起笔,写下了这首诗。桂花的影子映照在窗帘上,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碧天雨洗露华凉。自起开帘庭院草生香。 清晨,我打开窗户,庭院里的草儿散发出清香。 盈盈脉脉看何限。妆镜堆云懒。 我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感慨。 春前相忆玉阑知。惟有秋心还是絮蛩时。 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总是怀念过去的时光。只有秋天
【注释】 虞美人:一种花名。 虞美人花:《红楼梦》中,贾宝玉曾将林黛玉比作“虞美人花”。 剪尽春罗:形容春天的百花凋谢了。 倚风:指依傍着春风。 乌江:在今江苏徐州市北。项羽自刎于此。 尺地全非楚:项羽自刎于江东之后,这里说项羽当年所统治的楚国之地已经不复存在。 青冢:指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黑河畔。 九秋丽服: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开当三月遍平芜:指春季盛开的牡丹。
【诗句释义】 纸窗、毳衲、乌皮儿,是竹制窗户和粗麻布的衣物。石气凉于水,石头上散发出的冷气比水中还冷。 墙东避世惯寻僧,携得一枝邛杖过金陵。 在墙东面隐居已经很久了,经常去拜访寺庙里的和尚。携带着一根邛县出产的拐杖经过金陵时。 江潭衰柳黏霜薄,遥叹宫槐落。 长江边的池塘中飘落着稀疏的衰柳,远处的皇宫槐树枝叶开始枯黄。 风波恶处度年华,凭著铁船湖海作生涯。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度过岁月
绿杨青草春生处,疑有高人住。 【注释】绿杨柳丛和青翠的草地,春季里生机盎然。春天到了,草木开始萌发,似乎有个高人(隐士)居住在这里。 芒鞋不惜破苍苔,为看弹棋日日倩筇来。 【注释】穿着一双破旧的芒鞋不怕把青苔踏破,只为欣赏那位弹琴高手每天用一根竹杖来邀请自己到他家做客。这里的“弹棋”指的是下棋,因为弹琴的人喜欢下棋,所以用竹杖招呼客人时顺便说一声:“来,一起下棋吧。” 依稀避世桃源僻,城市何曾识
【注释】 虞美人·其三:即《虞美人》,词牌名。 有赠:赠送给某人。 轻衫窄袖身材小:穿着轻盈的衣衫,袖口窄的身材苗条。 影向银灯好:在银色灯光中的身影显得更好。 珠歌劝饮度清圆:用弹唱的方式,劝饮到酒水变清时。 无奈尊前侍立暗生怜:在敬酒时只能默默侍立,心中暗暗生起怜爱之情。 牡丹亭榭花如绣,巧对红儿瘦:美丽的牡丹花丛如同锦绣般美丽,但与娇艳的花朵相比,我更羡慕那瘦弱的红颜。 初开豆蔻尚含春
诗句:粉墙雨湿生青草,乳燕秋重老。 译文:粉刷的墙壁上雨水湿润了青草,乳燕在秋天里显得更加衰老。 注释:粉墙 - 指墙壁被粉刷过,通常意味着墙壁的颜色比较白或者干净。雨湿生青草 - 雨后青草上的水珠让墙壁看起来更加湿润,甚至有些青翠。乳燕 - 燕子的幼鸟,这里指的是燕子在秋天的时候开始孵化,所以显得更加衰老。秋重 - 表示秋天的景色很美,但同时也给人一种沉重或哀婉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