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
【注释】竹色青疑上采椽,蓊阴凉可玩遗编。 诗成每向花前酌,酌到梅花又一年。 吴白楼: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居所。吴白楼重修清风亭有述次韵 其二:吴白楼重新修建了清风亭,我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我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情。竹色青疑上采椽(shèn):竹色青翠,仿佛是刚刚砍伐下来的椽(chuán)头(椽头是木制的横梁)。蓊(wòng)阴凉可玩遗编(piān):茂盛的竹子树荫下,可以玩弄那些已经废弃的书本。蓊
注释: 两个月清谈未觉穷,归装何事复匆匆。 匡时愧我浑无术,怅望东林旧竹丛。 译文: 两个月的清谈并没有让我感到厌倦,然而现在要回家了,却又匆忙得让人不知所措。 在这个世界上我似乎没有用武之地,深感惭愧和无助。 我望着那片熟悉的树林,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通过描写诗人游览宣风馆所见的景物,表达自己对宣风馆的喜爱之情。 【答案】 次:游览,游历。宣风:指宣化县的“宣风亭”,在今河北宣化县北。官屋、百家村,是说官宦人家和村落众多。四簋:古代一种礼器。殷勤:诚恳。题壁:题于墙壁上。纱笼:纱罩。尘蚀:因尘埃而侵蚀。 译文:几间官府建筑,百户人家居住,四簋酒菜,殷勤款待。 注释: 1. 官屋:官府。2. 百家村:形容村落众多
《次醴陵·公馆凭高得暂停,咨询欲罢见疏星。渌江近绕萧墙过,江外群山晚更青。》是明代诗人罗钦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原文: 公館憑高得暫停,諮詢欲罷見疏星。 渌江近繞蕭牆過,江外羣山晚更青。 - 译文: 在公馆中凭借高处停下,咨询时想要放弃却又见到稀疏的星星。 绿江近绕着城墙流过,江外的群山在傍晚变得更加青翠。 - 注释: (1)公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次萍乡: 这里的“次”,通常意味着停留或访问。而“萍乡”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者一个地名,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 2. 邑小犹能满万家: “邑”是指城市或乡镇。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或乡镇,也能容纳大量的居民。这反映了作者对家乡人民生活的观察和评价。 3. 山耕溪钓足生涯: 此句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在山区耕作,在溪边垂钓,这些都是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袁城谒韩文公祠罗守质夫复请予登宜春台一览 其二 【注释】 高台:高大的台阶。 孤起:独自耸立。 郡城:城市。 表里山川:指城外的山和城里的河,形容地势险要。 通:通畅。 贤守爱民还好客:指太守(守质)爱护百姓,喜欢招待客人。 等闲:轻易,随便。 著游踪:留有足迹,即留下游踪。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明“高台”,是说登上宜春台后所看到的景象。次句写宜春台之高,是说从宜春台上看出去,四面都是山
袁城谒韩文公祠罗守质夫复请予登宜春台一览 其一 浑厚文章百世师,丹青香火郡人思。 宜阳水石应堪顾,不似潮阳谢上时。 注释: 1. 浑厚文章百世师:指韩愈的诗文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为历代人所推崇。 2. 丹青香火郡人思:指韩文公祠内供奉着韩愈,他的事迹和作品在当地人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宜阳水石应堪顾:宜阳县的山水景色优美,值得欣赏。 4. 不似潮阳谢上时:潮阳是指潮州
【解析】 本诗首句“秋再中时月倍明”中的关键字是“倍”字,意为加倍;次句“倚阑东望不胜情”中的关键字是“胜”,意为超过、胜过,用来形容“不胜情”,即非常地、深深地留恋。三句“奉亲堂上诸孙子,歌舞还应到几更”中的关键字是“应”,意为应当、应该,此处指“孙子们”。 【答案】 译文:秋天又到了中秋时节月亮特别明亮,我倚着栏杆往东眺望,心中无限感慨(怀念)依依不舍。在奉亲堂上的众多孙子辈
【注释】 安成道:指安成县的小路,即赣江边的小路。道中:在安成道上的途中。 澄潭:水清而浅,可以看见底。 岸影斜:水面映着岸边树木的影子,显得有些斜。 系远行槎(chā):系住远行船只。槎,小船。 深秋景:秋天景色。 黄土墙头匾(biàn)豆花:用黄土砌成的墙上,挂着一串串豆子。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成道上经过时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碧水澄潭岸影斜”
早发长沙守贰追至北关揖别 半窗斜月淡寒辉,舆𨽻喧声彻枕帏。 行客计程常起早,可烦颠倒郡侯衣。 译文及注释: 早晨从长沙出发,副手赶到北关来送行,斜月挂在窗前,清冷的月光洒在帷帐上。 行客们计算着行程,常常在天亮时就起身赶路,我只好麻烦你将郡侯的衣服颠倒一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沙时与送别的人作别时所写,表现了诗人离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早发”点明时间。“半窗斜月淡寒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