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注释】 秋何许——何处是秋天。 看河影、环将秋住——河面倒映着的月亮把秋天的影子固定住了。 奈夜静、庭空天路近,对蟾魄、孤飞无侣——可是夜晚如此宁静,庭院如此空旷,天空的道路如此近在咫尺,而只有月宫的蟾蜍,孤独无伴地飞翔。 汝自天边飘泊惯,底偏向、愁人延伫——你本来就喜欢漂泊不定,为什么偏偏要来到忧愁的人身边久久伫立呢? 又照个、多情蟋蟀,整夜窗前私语——你又照亮了蟋蟀
飘然瓶拂。 万里流杯稳渡。 孤树拥身云莫是,祗陀林不,精蓝何处。 解识众生无量苦,尽指点、苍乌白鹄。 广长舌、声闻圆觉,四万八千都悟。 常住。 鹿苑含香,鸡园却步。 怕罡风、向恒河吹,乞一滴、四天花雨。 交光网里琉璃影,聆名理、湛深支许。 料少钝根人,莲社花开,轻参法侣。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教的赞美和对佛法的领悟。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诗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愁云痴霭,隐一道、无情疆界。 - 解释:这里用“愁云痴霭”来形容天气阴沉,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而“无情疆界”则暗示了一种无法跨越的界限或隔阂。 - 关键词:「愁云」和「痴霭」表达了天气的状态;「无情疆界」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无奈之情。 第2句:乍凉月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首(开篇) - 洞启楼窗:指开启窗户,引入洞中之景。 - 书案对、莲花峰影:书案对着的是莲花峰的倒影。 第二句(描绘景象) - 任海燕窥梁:任由海燕飞入梁间,形容自然景象的开放和生动。 - 山峰入户:山峦如同房屋一样进入室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雄伟壮观。 - 高处不胜春冷:在高处无法忍受春天的寒冷,表现出一种孤独或高远的感觉。 第三句(描绘环境) - 万树蟠桃齐开遍
《二郎神·清秋夜集人月如画当欢欲愁》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这首词以清丽婉约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夜晚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句如下: - 吐云华月,便坠作、镜中娇面。正玉树烟迷,香兰雾细,赚得柔情似茧。素扇携来团栾影,有几日、轻凉相见。思浅绿酒波,低红灯穗,尽容留恋。 - 听遍。晚楼倚笛,不胜凄怨。但婉娈清歌,碧天如水,一片梁尘在眼。宝瑟比人,春华同笑
【诗句】 断云褪月,早写出、半墙松影。记自卷珠帘,闲听玉笛,金鸭宵长篆冷。翠袖凭栏西风薄,有人似、嫦娥多病。爱桂蕊点波,荷香团露,小池如镜。 【译文】 断云消散月亮露出,早画出半墙松影。记得自己卷起珠帘,闲时听着玉笛声,金鸭在夜里慢慢燃烧香气的蜡烛。有女子倚靠栏杆,西风吹过她薄薄的衣襟,有人好似像嫦娥一样生病。喜欢桂花蕊沾在波面上,荷花香气凝聚成露水,小池塘如同明镜一般。 【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不绯不紫,是榜眼、莲花一瓣。 - 不绯不紫:形容颜色既不鲜红也不暗红,指白色。 - 榜眼: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二名,此处指状元的副手,即第二名。 - 莲花一瓣: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或象征性的部分。 2. 与脉望圈儿,香芸叶子,好结书中伙伴。 - 脉望圈儿:古代一种用于记录重要信息的圆形印章。 - 香芸叶子:这里可能指一种植物的叶子,具有芬芳的气味。 - 书中伙伴
【注释】 白荷花瓣:荷花的白色花瓣。 午诒:指李午诒。 榜眼:科举考试的第二名名称。 白衣待诏:指未及第而仍以布衣待诏翰林院。 辽东:今辽宁一带。 霜翎鹤:指白色的大雁。 桑:桑树,这里泛指植物。 华池:即华池水,今北京北海公园内的北海湖。 玉蝀桥:即玉皇阁。 十全天子:指宋朝徽宗赵佶,他曾被封为“万世不倒之君”。 玉荷:荷花的美称。 拾取:摘取、采集之意。 旧日琪花:指以前在宫中采摘的荷花。
这首诗是二郎神在湘绮先生谒行宫归后,赋此志感,次韵奉和。下面是逐句释义: 鹊炉香案,早爇尽、残灰金黍。只阿母临妆,双成轮值,名字窗间久署。往日宫廊红鹦鹉,怎不共、青禽飞去。犹问讯翠华,还京安否,学人言语。 凝伫。经时不见,瑶池双鹭。甚岁暮萧寒,白头庾信,来唱江南玉树。我亦当年,麻鞋杜甫,曾和早朝诗句。又恰是、细朵宫梅,绽也绮窗非故。 【注释】 1. 鹊(què)炉:香炉。 2. 残灰金黍
半钩淡月,又照见、玉阶人影。 译文:半弯新月挂在天边,也映照着玉阶下的身影。 注释:淡月(淡淡的月亮),玉阶(玉石铺成的台阶),人影(人影子)。 赏析:首句以景起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亮高悬,月光洒在玉阶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记楚佩轻捐,吴笺遥递,天际芳音伫冷。 译文:记得当年楚地佩带轻轻丢弃,吴地的书信遥远地传递,那遥远的天际传来了美妙的音乐,让人感到寒冷。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