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注释:鬓边的头发像松树一样浓密,红玉般晶莹剔透。清晨的月亮显得非常多情,它送走了梨花的影子。她半会儿斜倚在梳妆台旁,没有整理好发饰,头发因微风吹拂而有些凌乱。 赏析:这首诗以女子为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她在清晨月光照耀下的形象。首句用“鬓云松”形容她的发型,再用“红玉莹”形容其肤色,形象生动。接着描绘了她对早晨月光的喜爱
《夜合花》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夜合花的枝叶和影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情绪波动。 【译文】 阶前的双夜合,枝叶敷花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注释】 - 阶前:指的是院子里或者台阶前的空间。 - 双夜合:指两种相似的植物,通常指夜合花,夜晚开放。 - 枝叶敷花荣:形容夜合花的枝叶上覆盖着盛开的花朵。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 锦瑟何年,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还向烛花影里,摧教看、燕蜡鸡丝。如今但、一编消夜,冷暖谁知。 当时。欢娱见惯,道岁岁琼筵,玉漏如斯。怅难寻旧约,枉费新词。次第朱幡剪彩,冠儿侧、斗转蛾儿。重验取、卢郎青鬓,未觉春迟。 诗句翻译: 锦瑟的旋律何时响起?在香屏的这个夜晚,春风拂面送来了深深的相思。回忆起当年在庭院中欢笑着,我们一同捻起梅花的枝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夜晚的图画,展现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从诗句“星球映彻,一痕微褪梅梢雪”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月亮逐渐失去光彩的情景,暗示着元宵节夜晚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节日中美好事物的消逝的惋惜之情。 “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痛以及内心的失落感
忆秦娥·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注释: - 山重叠:指群山重叠,层层叠叠的景象。 - 悬崖一线天疑裂:形容山峰陡峭,如同一道线一样连接天际,天空仿佛被撕裂了一般。 - 断碑题字:指断裂的石碑上刻有文字。 - 苔痕横啮:形容苔藓在石头上生长,形成纵横交错的痕迹。 - 风声雷动鸣金铁
忆秦娥 · 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译文: 山峰重叠,悬崖如同一条线,天空似乎要被撕裂一般。天空仿佛要被撕裂,因为断碑上刻着字迹,苔藓纵横交错地侵蚀了文字。 风吹过,雷声响起,仿佛在敲打着金铁的声音。在阴暗的潭底,有一只蛟龙居住。蛟龙居住在潭底,看着历史的兴衰和变迁,眼中充满了旧时的月光。
瑞鹤仙 · 丙辰生日自寿 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女何事。浮名总如水。拚尊前杯酒,一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华亭鹤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丙辰年(1186年)生辰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词中“马齿加长矣”指的是作者年纪渐长,而“枉碌碌乾坤,问女何事”则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迷茫。接下来的词句“浮名总如水”
鱼子兰,是石崇家的一种名贵花卉,据说其花朵如鱼子般圆润,香气扑鼻。 石崇是晋武帝时期的一位贵族,他的家中藏有丰富的宝物,包括珍稀的兰花。据传说,石崇曾用三斛黄金购买这种名贵的花卉,用以装点自己的府邸。 这种鱼子兰的绿叶翠绿欲滴,比之琅玕更显娇嫩。它的花朵圆而丰满,仿佛难以轻易移动,正如“若兰芳竟体”所形容的那样。在炎炎夏日之下,它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感觉肌肤生津止渴。
诗句释义 1 重见星娥碧海槎: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再次见到了在夜空中出现的星娥(即嫦娥),以及她乘坐的碧海中的槎船。这里的“碧海”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美丽海域,而“星娥”则是月宫中的仙女,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和纯洁。 2. 忍笑却盘鸦:这里描述的是诗人面对星娥时的情感反应,他虽然想笑,却又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对星娥美丽的羞涩)而没有笑出来,而是选择了沉默。 3. 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
【诗句释义】 1. 天外孤帆云外树 - 天空之外,是一片孤零零的帆船和飘浮在天空中的云朵。 2. 看又是春随人去 - 又看到春天随着行人一起离去了。 3. 水驿灯昏,关城月落,不算凄凉处 - 水边的小站灯火已昏暗,城门附近的月亮也已落下,但并不觉得凄凉。 4. 计程应惜天涯暮 - 计算行程时应该珍惜天涯日暮时分。 5. 打叠起伤心无数 - 心中累积着无数的悲伤。 6. 中坐波涛,眼前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