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这首诗名为《菩萨蛮 · 飘蓬只逐惊飙转》。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飘蓬只逐惊飙转 - 形容自己如同随风飘扬的蒲公英,随着狂风四处漂泊。 2. 行人过尽烟光远 - 指路过的人们已经消失在远方的烟雾之中,形象地描绘了人去楼空的孤寂景象。 3. 立马认河流 - 诗人站在马上,能清晰地看到河流的流向。 4. 茂陵风雨秋 -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 阑珊火树鱼龙舞: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这里的“火树”象征着节日的灯火如同燃烧的树木,而“鱼龙舞”则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节日里欢舞嬉戏的情景。通过“阑珊”,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热闹景象的留恋之情。 - 望中宝钗楼远: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宝钗楼(可能是指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显得有些遥远且朦胧
【注释】: 榆塞:指边塞。 瘦损:消瘦。 文园:即司马相如,因封文翁侯而称文园先生。 回乐峰:古山名,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为汉末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的南界。 受降城:古城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百感:各种感触。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起笔便写野火燎原,芳草连天,把荒凉景象直抒而出。“榆塞重来冰雪里”,点出地点和时间,是作者被贬时经过的一个地名。次句以“冷”字总括全篇。三句写马、笳声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注释: 1. 白狼河北秋偏早:白狼河北地区的秋季比其他地方来得早。 2. 星桥又迎河鼓:星桥和河鼓又再次相遇。 3. 清漏频移:深夜的清漏声不断移动,指时间流逝。 4. 微云欲湿:微薄的云彩似乎快要被雨水打湿了。 5. 正是金风玉露
沁园春·试望阴山 【注解】 沁园春:词牌名。 试望阴山:尝试遥望阴山(即今天的内蒙古境内的乌拉特草原)。 黯然销魂:形容悲伤,失意,心中郁闷。 无言徘徊:沉默地徘徊,无话可说。 青峰几簇:青翠的山峰有数座。 去天才尺:离天还差一尺。 黄沙一片:广阔的沙漠。 匝地无埃:覆盖大地没有尘埃。 碎叶城荒:碎叶城的废墟。 拂云堆远:像拂云朵一样遥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雕栏之外,寒气逼人,烟雾浓重,无法消散
诗句输出:“雨打风吹都似此,将军一去谁怜。” 译文:风雨如磐的打击,就像这棵大树一样,曾经的将军如今离去,谁会感到惋惜和怜悯。 关键词注释:卢龙大树、风雨、将军、旧时遗镞地、今日种瓜田、系马南枝、萧萧欲下长川、九秋黄叶五更烟。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卢龙大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英雄的怀念。首句“雨打风吹都似此”以自然的景象喻示时间的无情,暗示着历史的沧桑。接着
诗句解读与赏析: “准拟春来消寂寞”中的“准拟”,意为打算或预计,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到来时心情的期待和计划。“消寂寞”则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想要在春天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此句透露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尽管面对愁雨愁风,仍不放弃希望,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能带来新的开始和心境上的解脱。 “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 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并不因为春天本身而感到哀愁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尽日被风吹动的枯叶,让人感到愁绪不断。下片写情:客居他乡之人,更添别愁。最后两句以归家的书信寄托思念之情。 译文: 整日被风吹动着落叶,抬头望去,只见那连绵不断的天山之雪,令人心忧。我离开家乡去北方边疆戍卫,心中充满愁绪。 如果说客居他乡的忧愁容易消散,除非我的双颊不因春色消退而失去血色。我收到一封家书,忍不住泪湿了衣襟
注释: - 城上清笳城下杵:在城楼上吹着清脆悠扬的笳声,而在城下传来捣衣的声音。 - 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随着秋天的结束,离别的人更加难过。 - 刀尺又催天又暮:又到了傍晚时分,时间紧迫。 - 一声吹冷蒹葭浦:一阵风吹过,让蒹葭(一种水草)都显得冷冰冰的。 - 把酒留君君不住:端起酒杯想挽留客人,但客人却执意要走。 - 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不要被寒冷的云层遮住去路。 - 行宿黄茅山店路
《一丛花·咏并蒂莲》是北宋词人柳永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全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之情。 诗句释义: 1.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 “阑珊玉佩”指佩戴着美丽的玉佩,形容女子的美貌。 - “罢霓裳”指停止歌舞表演,不再歌唱。 - “相对绾红妆”,意为两人相对而立,整理自己的妆容。 2.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