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注释】南台:即南台司直,官名。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西北。窦司直:窦威,字德玄,唐玄宗时为中书舍人。别:离别。荆峦:即荆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斗酒:一斗。新什:新作的诗赋。晔若:形容文采焕发。观五色:指赋诗有五色之文。羊浚、江淹:均为南朝梁诗人。要合:要求和谐。高山:指屈原。徒欲:只图。焉能:怎能。湘洲:洞庭湖中沙洲,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东南。张内史:汉张良封留侯,后称内史。
《海阳十咏》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描绘了山岩上的梅花,以及它所散发出的清香,并抒发了自己欣赏梅花的喜悦之情。 晶晶掷岩端(注释:晶莹剔透,如同石头般坚硬) 皎洁如玉的梅花在岩石上绽放,仿佛是月光洒落下来,将它们点亮。这里的“皎洁”形容梅花的颜色明亮清澈,而“掷岩端”则表现了梅花与自然的融合,如同岩石一般坚韧不屈。 洁光如可把(注释
武夫词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绛裳。 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 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 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 家产既不事,顾盼自生光。 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傍。 昔为编户人,秉耒甘哺糠。 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犹思风尘起,无种取侯王。 指武士或士兵;衣紫袭绛裳,身穿紫色战袍。借问胡为尔,为何要这么做呢?列校,指军队中的列校,相当于现在的排长等军官。鹰扬,比喻威武雄壮。依倚,依靠,依附
【注释】 海阳:指唐代海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莱阳县。十咏:指《海阳十咏》,唐李益的组诗作品。 迥(jiǒng)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树林里烟雾缭绕,远远地露出山头来。俯瞰石潭,水清见底。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水中的波纹荡漾着,仿佛在摇动着杏树间的屋梁,而窗外的风吹过松木,发出阵阵声响。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隔岸的水面上出现了一座小岛,像一条彩虹似的桥从岸边延伸出去。 九疑南面事
海阳十咏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译文注释: 潆渟:水流回旋环绕的样子。幽壁:深山中的岩石。 地灵:指大地有灵气。草木瘦:草木因缺乏水分而显得干枯瘦弱。 列仙: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海阳景色的诗。前两句“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描写了海阳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潆渟”形容水流回旋环绕的样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阳十咏》中的第四首,共十首。以下是逐句释义: -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这句话描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清澈的水流从山间涌出,落在圆润的石头上,发出潺潺的水声。 -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这里诗人把泉水比作常满杯,意思是说,泉水如同一个永不干涸的杯子,它承载了夜晚清凉的露水,显得格外纯净和宝贵。 -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楚客"是指作者自己,而"关中"和"汾水"则分别指代他的家乡所在地。这里使用了"楚客"和"关中、汾水"两个关键词,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景象。"萦纡"形容水流蜿蜒曲折,"非一曲"指的是流水不是一条线,而是多条线交织在一起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兼写景的七言律诗。前四句以“宜春”起兴,点明题旨。五、六句承上,描写了洛阳城内的景物,并暗喻历史名人。后四句写诗人的感慨。首联点出地点和时间。颔联写洛阳城中的自然风光。颈联用典。尾联抒写情怀。 这首诗先从京城洛阳入笔,写皇帝在京城游览春光。一开头就写出了“宜春”的美景,为下面写游人欣赏春光作了铺垫。接着写游人看到洛阳城里到处是春天的景色,心情舒畅。三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的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海阳十咏”是诗人自题的一组诗歌题目,本组诗共有十首,此为其中之一。海阳,即今山东荣成市。“海阳十咏”就是诗人在海阳所作的《十咏》。 第一句:海阳十咏的结构得奇势。海阳,即今山东荣成市。“海阳十咏”就是诗人在海阳所作的《十咏》。结构得奇势,指这首诗的结构布局别具匠心。 第二句:朱门交碧浔。朱门,红色的门楼;交碧浔
【注释】 海阳:山名。在今山东日照东南。《太平寰宇记》卷九引《齐乘》曰:“海阳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十咏:即《海阳十咏》,指作者为海阳山所赋的十首诗。芳幄:华丽的帐帷。石奁:古代盛酒之器,以玉或青铜制成。碧镜:青绿色玉璧,这里借指碧潭。支流:山间小溪。自疑莹:自己怀疑清澄如冰。潜去不见迹:悄然离去,不留痕迹。“清音”二句:意思是说,有时因为生病而心神不宁,来到这里便感到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