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注解】 失题:诗题。 桑叶下:桑树之下,指田野或乡村。墟落,指村庄。 鹍鸡:野鸡。鸣渚田:在湖边叫唤。渚,水中的小岛;田,田地。 物情:物态人情,即自然万物的情态。衰极:凋敝至极,指草木枯落,万物凋零。 吾道:我的人生道路。渊然:深广广大,形容思想境界高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居乡里时写的田园诗。首句写景,次句写声,末句写情。“失题”二字表明了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情和处境。 首句写景
注释:腰镰准备干什么呢,到东园收割秋葵吧。世事再也不能谈论,悲歌和樵夫一起唱。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的诗。首句“腰镰欲何之”表明了诗人归隐的决心。第二句“东园刈秋韭”,说明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因为东园里有新鲜的秋葵,而秋葵又可以用来制作菜肴。第三句“世事不复论”,表达了诗人对于纷扰世事的厌倦和淡漠态度。最后两句“悲歌和樵叟”,描绘了一幅樵夫们唱着悲伤的歌谣,与老人一起劳作的画面
击磬老人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 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注释: 1. 双峰:这里指两座山峰。褐衣:穿着褐色的衣服。 2. 一磬:敲一下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白眉:指白发。 3. 谁识野人意:谁知道我这个隐居山野的人的心思? 4. 徒看:徒然地看着。春天的草:泛指草木
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注释】 1. 沙苑南:指沙苑以南。 2. 归心浦溆:指归心如在水边徘徊、徘徊。 3. 津人:指渡口的船夫。 4. 村馆:村庄中的驿站或小旅店。 5. 篷(péng):船上的帆蓬。 6. 苍茫雨:茫茫的雨。 7. 演漾:水流回旋的样子。 8. 入梦:进入梦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陵(今江苏扬州)的秋天景色,通过描述秋夜江上的景色,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客广陵:客人在广陵(即广陵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停留。 2. 楼头广陵近:站在高楼之上,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广陵。这里的“楼头”指的是楼上,而“广陵近”则意味着诗人身处此地,能感受到广陵的临近。 3. 九月在南徐:九月时节,诗人来到了南方的南徐之地。这里的“九月”指的是秋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九日登高》。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译文:在远方可以看到山色青翠的景色,晴朗天气中的重阳节登上北方的高楼。 注释:青山:远处的山;皇州:指皇宫所在的地区;霁景:晴朗的天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北楼:北方的高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译文:雨停了,亭台上仙人一样的菊花滋润了
诗句翻译: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译文: 城中敌军已经集结,一夜之间形成了多重包围之势。 由于有金笳的引导,他们的思念之情能够渗透到出塞的衣服上。 听到临关的明月之苦,感受着清风吹过海面的温柔。 三遍高楼上吹响的胡笳,胡人掩面哭泣着回归。 注释: - 城南虏已合:指城中敌军已经集结。 - 一夜几重围
素上人影塔 “素”指白色的,此意指白色的人影。“素上人影塔”,即在白色背景上的人像,人像位于一座塔上。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物化”是指万物变化无常,“枯木”代表枯萎的树木,“月”是月亮。“希夷”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明月珠”则暗指明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本自”指的是事物原本的状态。“生灭”是指事物的产生和消失。“何者”表示询问什么才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注释: - 中峰青苔壁:指的是中峰上的青苔覆盖的墙壁。 - 一点云生时:形容时间在云雾缭绕中悄然流逝。 -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表达了对意外遇见焦炼师的惊喜和感激之情。 -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描述了炼师所在的环境,炉香和琴案,以及松树的影子和瑶池的台阶。 - 拜受长年药
【注释】: ①晋阳:地名,今属山西省。②龙蛇火:指寒食节禁火的风俗。③鸿雁天:春来,雁北飞。④泣多流水涨:哭泣的人多了,水都涨出来了。⑤歌发舞云旋:歌唱的人多了,云彩都旋转起来。⑥西见之推庙:指晋武帝司马炎为大臣石崇树碑立庙之事。⑦空:徒然。⑧怜:同情。 译文: 晋阳的寒食节,旧时风俗传至今。 雨水淹没了龙蛇形的火堆,春天来临鸿雁飞翔天。 哭泣的人们很多,水流得溢出来;歌唱的人很多,白云旋转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