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注释】 陇西:地名。行:古诗体裁之一,每首四句,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其十:诗的次序。尔:你。投策:指归家。 【赏析】 《陇西行》共十首,这是第十首。此篇写一位少妇久别夫君的相思之情。 开头二句“少妇经年别,开帘知礼客”是说,少妇已经一年未见夫君了,一打开门帘,便知道是一位讲礼仪的客人。“经年”,即整年、整整一年。“知礼客”即知道礼仪的客人,说明少妇与丈夫相别的时间已很长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诗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作者的感情以及写作背景来分析。“客书同十奏”,客人书信中说了十件事,而自己却只有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臣剑已三奔”,我手中的宝剑已经奔走了三次。诗人用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意思是
【注释】 入:进入。被:通“披”,披挂。銮舆:皇帝的车子。 宠:宠爱。出:出来。视:视察、察看。辕门:军营大门,借指战场。 无劳:不用。豪吏:有权势的官吏。猜:猜疑。 常侍:亲近的侍从官员。 【赏析】 这是一首咏边塞将士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边关将士在朝廷受到宠爱,出征时勇壮无敌。后两句说,用不着那些权贵们的猜疑,因为将军是亲信,所以不必担心
【注释】 仆生:即“我”生于,指作者自己;二十祀:二十个年头。下策:指中下层的官位;上策:指高层次的官位。怀:怀抱、向往。神仙:指道教所说的长生不死之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诗人自述其志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首二句说自己二十岁时就开始有志于功名仕进。三四句写自己的具体打算,先要当个小官,然后才能去追求更高的目的。最后二句则表明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仙得道,长生不老
【注释】1. 陇西行:指边塞诗。 2. 充国:汉将卫青。 3. 上邽:地名,西汉时属陇西郡,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 4. 李广:西汉名将李广利之子。 5. 崆峒:山名,在陕西平凉西南,与华山相接。 6. 金紫:古代皇帝所给的服饰。这里借指高官贵族之家。 【赏析】这首诗是《陇西行四首》中的第一首。此诗描写的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儿子李广利出使西域的事。诗的前两句写李广利奉命出使西域,其门第、家世都很高贵
【解析】 此为咏史怀古之作。首句写名将,次句写边关,三句写天子,末二句写龙云垒。诗人通过描写陇西的形势、军容以及朝廷对军队的重视和对边疆战争的频繁,反映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统治者对边防战争的高度重视,同时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叙事明快,语言简练。 【答案】 麟阁:汉代画功臣图画于麒麟阁以示奖励的制度。六郡:指陇右六郡。名居上:声威显赫。重开边:重新发动战争以保卫国土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战争。其八:指《陇西行》的第八首。②开壁: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东北。左贤王:古时西域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③夹战:两军相持而战。④明光:汉代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县。⑤扬鞭歌《入塞》:扬鞭指骑马,歌《入塞》是唱边关之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西汉军队与匈奴在甘肃地区展开激烈战斗,最终以汉军胜利、敌人溃败告终的情景。诗人以简洁的文字
【注释】: 更欲奏屯田,不必勒燕然:更加想要奏请开垦屯田,也无需在燕然山刻石立碑。 薄军旅,千载谨边关:轻视军事,千年来都谨慎地守边防。 【赏析】: 《陇西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共九首。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希望国家重视农耕,不要过分重视军事行动,同时指出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重视军队建设,但千年以来对边防问题还是非常谨慎的。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还要请求皇帝批准开垦农田
长柳 清晨踏上征程,烟雾缭绕的山路中行进,夜晚在山间小憩。 晚风吹拂着清幽的溪水,明亮的月亮照映着澄澈的江湾。 郊游的童子樵夫唱着歌,渡口的老叟吟诵着渔歌。 我客行无伴,只有此景能让我释怀忧愁,心情舒畅。 注释: 1. 晨征犯烟磴:清晨踏上征途,烟雾弥漫的山路中行进。犯,穿越或经过的意思。 2. 夕憩在云关:夜晚在云雾缭绕的地方休息。 3. 晚风清近壑:晚风轻拂着清澈的溪沟。 4. 新月照澄湾
【注释】 兰阶:庭院。霜候早:天还未亮,霜已经降临(指丧事已过)。松露:古时称“松膏”,用柏木或桑木烧成的灰汁,用来涂棺木防腐。穸(xi x):土穴。魂散:灵魂离散。珠胎:珍珠般的胎儿,指遗腹子。玉树:指树木。生:活着的。芳销:芳香消歇。晞宿草:指草上的露水干后。烟照:指烟雾中的火光照亮了平野。芝焚:用灵芝来祭祀亡灵。空叹息:徒然地叹息。流恨:流不尽的悲痛和怨恨。籯(xuàn)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