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译文】: 司马相如的琴台古,人去台也空,台上寒风萧瑟,至今多悲风。荒废的琴台在汉时月光下,颜色与旧时相同。 【注释】: 1. 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章辞藻华丽,善于用比喻和典故,对后世影响甚大。 2. 琴台: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面,相传是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 3. 人去台亦空:意思是说司马相如去世后,这座琴台已经没有人来弹奏了。 4. 寒风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所给诗句中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感情等。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无过多的修饰,但读来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淳朴的美感。第一句“君平曾卖卜”,点明了主人公严君平的身份;第二句“卜肆芜已久”,交代了严君平时常在的地方;第三句“至今杖头钱”,写出了他晚年的生活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进行归纳总结。此诗首句“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第二句“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说明作者由远游返回;最后两句,以“名共东流水”和“滔滔无尽期”比喻功名利禄的无穷无尽,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译文:我在长桥上题写了字,离开的时候还是未能实现心愿
【诗句释义】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译文】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扬雄草玄台 这首诗出自《咏怀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扬雄的草玄台,以及月色、老树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 “吾悲”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扬雄的同情之情。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才华横溢,但在官场上屡遭挫折,最终被迫隐居。这里的“子云”,指的是扬雄。他曾经居住的地方叫做“草玄台”,也就是草堂,是一个供学者们讨论学问的地方。然而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万里桥:成都到维扬之间的一座桥梁,相距遥远。 - 相去万里地:两地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 沧江东流疾:长江向东流去,水流急速。 - 帆去如鸟翅:船帆像鸟儿的翅膀一样迅速离开。 - 楚客过此桥:来自楚地的客人路过这座桥。 - 东看尽垂泪:站在桥上向东望去,眼泪忍不住流淌下来。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成都出发,跨越万里到扬州(维扬)的场景。途中
龙女祠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 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女祠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虔诚信仰。首句“龙女何处来”,表达了人们对龙女的好奇和期待。第二句“来时乘风雨”,进一步描绘了龙女的神奇魅力,让人联想到她的到来伴随着狂风暴雨。接下来两句“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描述了龙女祠的地理位置和人们与龙女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诗歌内容要点、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答题的关键是抓住诗句中主要信息,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张仪楼》进行逐句翻译,并作赏析。首先翻译全诗,然后根据译文,点明每句关键词的含意,并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答案】 译文: 相传这座楼是秦时所建,它依然巍峨地立着,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在楼南面有两条江水
【注释】石犀:指石犀牛。李太守:指唐代李皋,曾任夔州都督府长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夔州时所作,借赞美李皋的功德,以讽刺那些贪官污吏。首句写石犀牛出现后,江水荡漾,鱼虾无藏身之地。二、三两句说如果没有石犀牛的出现,李皋也不会有政绩;李皋的治绩与大禹相比,也差得太远了。全诗表达了对李皋的颂扬,同时也暗指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译文】 文公讲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注释】 1. 文公:指汉昭帝刘弗陵,他曾经下令修建了石渠阁来收藏图书资料,但后来因为政治腐败而废弃,这里代指被废弃的讲堂。 2. 蜀人传:指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他在蜀国期间曾修建了武侯祠,并在那里讲解《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将其讲解的内容刻在石柱上,称为“石渠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