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这首诗是张岱的《芙蓉石》。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详细解释: 1. 吴山为石窟,是石必玲珑。此石但浑朴,不复起奇峰。 - "吴山"指的是苏州市内的一座山,这里用作地名来指代特定的地点。 - "石窟"通常指佛教建筑中的洞窟,这里可能是指山上的洞穴。 - "玲珑"形容物体精致且有灵性,常用来形容宝石或玉石的光泽和质地。 - "此石但浑朴"表示这块石头虽然看起来普通无奇,没有华丽的雕饰或装饰。 -
三茅观在吴山西南,三茅者是兄弟三人,长曰盈,次曰固,季曰衷。他们从秦朝开始就受到人们的崇祀。 宋绍兴二十年,因东京旧名,赐额为宁寿观。元至元间毁,明洪武初重建。成化十年建昊天阁。嘉靖三十五年,总制胡宗宪以平岛夷功,奏建真武殿。万历二十一年,司礼孙隆重修,并建钟翠亭、三义阁。传说观中有褚遂良小楷《阴符经》墨迹。景定庚申,宋理宗因贾似道有江汉功,赐金帛巨万,不受,诏就本观取《阴符经》,以酬其功
西湖梦寻·卷五·六和塔吴琚《六和塔应制》词赏析 1. 词作原文与注释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右调《酹江月》) 杨维桢《观潮》诗:八月十八睡龙死,海龟夜食罗刹水。须臾海辟龛赭门
诗句: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镇海楼 徐渭《镇海楼记》: 译文: 镇海楼相传是吴越钱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明臣服之意。其基址、楼台、门户、栏楯,极其高大宽敞壮丽,记载在别的志书中。 注释: 1. 镇海楼:位于杭州城中心,用于瞭望远方,象征钱氏对朝廷的忠诚。 2. 吴越钱氏:指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的钱武肃王政权。 3. 汴京: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的是开封。 4. 朝望汴京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镇海楼 作者:张岱 钱氏称臣历数传,危楼突兀署朝天。 越山吴地方隅尽,大海长江指顾连。 使到百蛮皆礼拜,潮来九折自盘旋。 成嘉到此经三火,皆值王师靖海年。 译文: 钱氏称臣,历史的记载流传下来,高耸的危楼矗立在天空中。 越过越山,穿越吴地,可以看到远方的边界。 大海和长江,一望无际,可以随意眺望。 自从成嘉年间,这里经过了三次战争,都得到了王师的平定。
高启的《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徐渭的《伍公庙》诗: 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 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 注释: 1.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形容吴王夫差为了报复越国而赐子胥死,然后将他的尸身装在皮革袋里,投入江中让其随波逐流
火德祠在城隍庙的右侧,内部是一个道士的精舍。北望西冷,西湖中的美景都被缩小成了盆景。南北两座山峰犹如磨刀石一般,明圣二湖就像水盂一样摆放在那里。窗棂和门框都是画框,凡是能看到湖的人,都能在窗前看到一幅幅图画。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横披,纵则手卷,移动步伐就能改变画面。如果遇到有才情的人,自然会敞开衣服大吃大喝。画家所谓的水墨丹青,淡描浓抹,无所不有。古人曾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城隍庙 新行政与地方官员互动记录 1. 前言 - 按察使新入京遇诸涿,捕千户系涿狱 - 新入狱时大呼不憾于死 2. 正文 - 按察使擒治奸恶与内都察院同 - 周廉使名闻天下 - 锦衣卫指挥纪纲作威福受赇 3. 结语 - 太史奏文星坠引起皇帝不悦 - 周新被封为浙江都城隍 4. 赏析 - 新刚直性格体现 - 周新作为城隍为民造福事迹
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 【注释】:退耕:比喻隐居。投吴:指归隐到杭州。雪恨:喻指遗恨于心。入郢:喻指回到故乡。 【赏析】: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但无奈的是他只能退隐到杭州,心中满是遗憾。 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注释】:镯镂:指精美的首饰饰品。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末代君主。 【赏析】:伍公祠是纪念古代贤臣伍子胥的祠堂,伍子胥因不满吴王被害
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乐时,封其神,为周新。 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长安中以其名止儿啼。转云南按察使,改浙江。至界,见群蚋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余一钥、一小铁识。新曰:“布贾也。”收取之。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