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予甲辰与王淑士平仲参云栖舟中为题画诗,今日展予所画《六和塔晓骑图》,此境恍然,重为题此。壬子十月六日,定香桥舟中。

吴琚《六和塔应制》词: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右调《酹江月》)

杨维桢《观潮》诗:

八月十八睡龙死,海龟夜食罗刹水。

须臾海辟龛赭门,地卷银龙薄于纸。

艮山移来天子宫,宫前一箭随西风。

劫灰欲洗蛇鬼穴,婆留折铁犹争雄。

望海楼头夸景好,断鳌已走金银岛。

天吴一夜海水移,马蹀沙田食沙草。

西湖梦寻·卷五·六和塔吴琚《六和塔应制》词赏析

  1. 词作原文与注释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右调《酹江月》)
    杨维桢《观潮》诗:八月十八睡龙死,海龟夜食罗刹水。须臾海辟龛赭门,地卷银龙薄于纸。艮山移来天子宫,宫前一箭随西风。劫灰欲洗蛇鬼穴,婆留折铁犹争雄。望海楼头夸景好,断鳌已走金银岛。天吴一夜海水移,马蹀沙田食沙草。
  2. 词作翻译与鉴赏
  • 译文: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右调《酹江月》)
  • 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王钱弘俶为了镇住钱塘江潮水请智元禅师建造的六和塔而作。词人通过对六和塔的描述,展示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词中“玉虹”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六和塔的壮丽景色;“白马”、“琼鳌”等词语则进一步烘托出其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同时,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六和塔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宏大的画卷。此外,词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词作背景与创作时间
  • 背景:
    六和塔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当时的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后来在南宋时期重建,并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重新进行了建设。六和塔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也是杭州著名的风景点之一,巍巍古塔与现代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
  • 创作时间:该词作的创作时间为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当时正是吴越国的鼎盛时期。词人在游览六和塔时,被其壮丽景象所震撼,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通过词作,词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