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品内涵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意思,最后对所给的译文进行赏析。本题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所以需要先输出题目给出的诗句,然后对诗句进行翻译并给出注释。最后对译文进行赏析。 “地本仙居,鸠杖亲携寻药饵”,意思是:土地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拄着拐杖亲自去寻访药草
乌程城隍神祠联: 一城捍天下兵,丹心贯日; 片语留身后誓,铁面凌霜。 注释: - 乌程城隍神祠联:这是一首赞美乌程(现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城隍神庙的对联。 - 一城捍天下兵:意味着该城能够保护整个天下的军队。 - 丹心贯日:形容忠诚之心如同太阳一样炽热明亮。 - 片语留身后誓:表示在临终前留下的话语或誓言。 - 铁面凌霜:形容坚毅如铁的面孔能够抵御严寒的考验。 赏析:
【解析】 ①“礼重”句:重视礼仪,延请宾客,这是为了报答陶母的恩情。陶母是西汉人,她生下司马相如后被弃在水边,后来被浣纱女收留,抚养成人;司马相如长大后,娶妻卓文君为妻,夫妻二人非常相爱。后来,他到长安游历时,与临邛县令王吉结缘并受到赏识。王吉将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婚后,他们夫妻二人生活幸福美满。司马相如写有《上林赋》。卓文君作《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台州,今属浙江。学署,官署名,掌管一地区教育行政事务。堂联,挂在厅堂上,作为对联的横额或门楣上的匾额。事可问心宁任怨;功难藉手敢辞劳。事,指公事。问心,即“自问”,自我反省。宁,岂能。藉,借助。辞,推辞,推卸。 【答案】 事可问心宁任怨(我完全可以问心无愧地承受任何埋怨);功难藉手敢辞劳(我不敢推辞任何劳累的工作)。译文: 我完全可以问心无愧地承受任何埋怨
【注释】 太均神祠:供奉太一神(即天帝)的庙宇。 德并高谋:指有高深道德和谋略。 犹众之母:犹,像;众,众人。像母亲一样。 慈同大士:指慈悲广大如菩萨。 则百斯男:则,助词。斯,这。男子一百个。 【赏析】 这是一首咏颂道教太一神的赞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太一神的崇敬之情
长日彩衣孙抱戏; 盛年纱幔子传经。 注释:在漫长的时光里,孙子们穿着彩色的衣裳嬉戏玩耍;在盛年时,纱帐被揭开,子侄辈们传经诵读。 赏析:此联为寿词中的祝颂之语,上联是赞颂寿者孙儿众多,下联是祝愿寿者子孙贤能,并继承家学、光宗耀祖
【注释】: 苕:今属浙江。左新门第:指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府第,位于湖州。关西旧世家:指杨氏家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湖州杨氏祠堂联的赏析,表达了对杨氏家族的赞美之情
【注释】 太均:指中和之气,古代用以象征阴阳的平衡与和谐。高禖:古代祈求子嗣之神,即“求子”之神。众母:众人的母亲,指生育之母。百斯男:一百个男孩。 【赏析】 此联出自《太和篇》,是诗人赞美太和神祠的诗作。 首句“德并高禖”,“德并”,犹言功德齐天,意谓神灵的功德与求子的神灵一样伟大。高禖:古代祈求子嗣之神,即“求子”之神。 次句“犹众之母”,“犹”字,犹若、如同之意。众母:众人的母亲
【注释】谒:拜见。康:即司马相如,字长卿。 译文:因为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拜见纪君而惭愧,所以见到司马绍时想到他;因为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拜见司马绍而悲伤,所以见到司马绍时想到他。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李允枫死后所作,表达的是对好友的悼念之情。首句“惭未因群随谒纪”,意思是说因为自己没有能像司马相如那样拜见纪君,心中感到惭愧。次句“惨于见绍辄思康”,意思是说看到司马绍后想到的是司马相如,心中感到很悲痛
注释:受录开宗,千秋香火人间世; 栖真卜筑,一室烟霞物外身。 解释:受录开宗,千秋香火人间世; 栖真卜筑,一室烟霞物外身。 赏析:此诗以题咏道士居所为题,描绘了一幅神仙隐居的美景。第一句“受录开宗”,意为接受任命,开创道门之业。第二句“千秋香火人间世”,意为在人间世界,有千年的香烟和烟火。第三句“栖真卜筑”,意为选择一片幽静之地,建造道观。第四句“一室烟霞物外身”,“烟霞”是指仙境中的云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