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进行赏析,同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出还”,出自《长歌行》,意为外出归来。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这两句是说:过去外出回来时很高兴,可今天归来却独自一人伤感不已。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这两句是说:进入居室,室内一片昏暗,只有空荡荡的座位在默默承受悲伤。 “悽悽动幽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往富平伤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 清晨起床,面对严寒霜冻,悲痛地哭泣在白色的帐幕之中。 驾言百里涂,恻怆复何为。 驾车沿着千里路前进,悲伤的心情又该如何是好? 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 以前在公府任职时,城里的车马常常往来不息。 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离开家门也不必担心,回到屋里也是欢乐的气氛。 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
冬夜 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 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 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 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 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 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 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 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注释: 1. 杳杳:渺远、深远的样子。 2. 单衾:指薄被。 3. 凛冽:形容风大而寒冷。 4. 夙志:早年的志向和抱负。 5. 惊鸿:比喻飞鸟掠过水面的景象。 6. 怆然
山行积雨归途始霁 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 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 急涧岂易揭,峻涂良难遵。 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 译文: 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经历了一场暴雨后终于开始放晴,这时他看到天空晴朗,山水间透出清晨的清新。一路上,杂草丛生像雾气一般堆积,各种花朵盛开如云彩般绚烂,鸟儿在空中盘旋飞翔,景色美丽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历经暴雨后的景色和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蒲塘驿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青山引导着马匹绕行,春风使车旗舒展开来。 2.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我查看了属于县城的赋税,亲自上门看望邻里的病情。 3.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烟雾缭绕的水道依偎在泉谷之中,河湖交错的田野散布着打柴捕鱼的人。 4. 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忽然想起了故乡的日子
【注】 洪河:黄河。函谷关:关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单轨:指只有一条通道的狭道。其侧:山边。 万古:永远。要枢:交通要道。 秦皇:秦始皇,嬴政。既恃险:依靠险要地势。 及嗣同覆颠:继承先帝灭亡的基业。 咽喉:关口要塞。莫能塞:无法堵塞。 炎灵:炎帝,传说中黄帝的祖先。西驾:向西进军。经国:治理国家。 娄子:即娄敬,西汉初年人,为汉高祖出谋划策。 扼诸侯:控制诸侯。至德:最高德行。 圣朝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游历云门的所见所感。首联“往云门郊居涂经回流作”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的心境。云门,山名,在今山东肥城西北。诗题中的“郊居”,指云门山中人居住之地。“兹晨乃休暇”,说明是早晨,也是休息的时间。“适往田家庐”则表明诗人是在前往田间人家的路上,“庐”是茅屋。 颔联“原谷径涂涩,春阳草木敷。”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这里既描写了春天田野上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译文】 乘着月色走过西郊渡口, 远山笼罩着紫色的雾气, 春天的原野云霭暮色沉沉。 正赶上此时归家之时, 徘徊在西面的小河桥上。 错误地当上了文章的领袖, 有幸遇到了众多英才。 欣赏着溪流乱石翻滚的景象, 内心将清澈明静的境界领悟。 车马缓缓行进没有转弯, 芳草覆盖了道路。 已经点燃了候亭的灯火, 还爱那村庄原野的树木。 应当回到旧居关上大门, 可惜秉性耿直难以委曲求全。 【注释】 1. 紫
【注释】 春中忆元二:春天的怀念,诗人怀念好友。 雨歇万井春,柔条已含绿:雨水停息后,洛阳城中万户人家春意盎然,柳树的嫩枝已经泛出绿色。万井,即万户,泛指城市中众多的人家。 徘徊洛阳陌,惆怅杜陵曲:诗人在洛阳城内外徘徊行走,心情十分惆怅,因为思念友人而感到悲伤,所以写下了这首《春中忆元二》。洛阳陌,指洛阳城中的道路。杜陵,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游丝正高下,啼鸟还断续:飘飞的柳絮随风上下飞舞
诗句翻译: 1. 清泚阶下流,云自谷口源。 - “清泚”是唐代的一条河名,“阶下流”指的是河水在台阶下的流向。"云自谷口源"意味着云雾自谷口流出,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自然美景。 2.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 - 这里的“白衣士”是指古代隐士,“结庐在石门”则表示他们在石门这个地方隐居。 3. 道高杳无累,景静得忘言。 - 描述了隐者追求的高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