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注释: 杂体五首:这是一首赋诗。杂体,指杂言诗,是汉魏六朝的一种诗歌形式,与正体相对。杂体诗多用散文句式,有赋、七言古诗、四言古诗、骚体等不同形式。五首,指五首杂体诗。 碌碌:指平庸无奇。 荆山璞:指卞和的玉璞,因产于楚国的荆山而得名。 卞和献君门:指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下发现了一块玉璞,献给楚文王,但被当作欺骗,被砍去了双脚,后来终于被人发现是宝玉,献给了楚王。 荆璞非有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别》。以下是逐句释义: 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 注释:携带美酒来到花丛之中。前面有千年古坟,形容坟墓的年代久远。 赏析:诗中用“携酒花林下”描绘了一幅饮酒赏花的画面,而“前有千载坟”则暗示了离别之情和对逝去生命的感慨。 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 注释:那时我们不在一起喝酒,可惜泉下的人啊!表达了与好友分别时的不舍和遗憾。 赏析:这里的“不共酌”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杂体五首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 谁能知贾人,铎响能和鸣。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 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注释: 1. 同声自相应:意思是声音相同或相近,自然会互相呼应。 2. 体质不必齐:意思是物体的材质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它们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 3. 谁:疑问代词。这里指“谁能”,即谁能知道。 4. 贾人:古指商人,这里比喻善于演奏乐器的人。 5. 铎:古代一种铜制打击乐器
杂体五首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 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 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 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注释: 1. 杂体五首:即《杂体五首诗》,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 2.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古宅聚集了各种鸟类,群号枯树枝。这里指古代的宅子里聚集了许多不同的鸟,这些鸟在黄昏时分聚集在人的房间里。 3. 黄昏窥人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拟古诗十二首·其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 - 秋天:指秋季,一个收获的季节,万物凋零、色彩斑斓。 - 无留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即秋天的景物已经消逝。 - 万物藏光辉:指所有的生物都隐藏在阴影中,不再显露出来。这个意象表达了秋天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2. 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 落叶随风起:描述落叶被风吹起的景象。
杂体五首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奢华生活的图景,通过对比豪门贵族的奢侈与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深刻揭露了权贵们的荒淫无耻和挥霍无度。诗中“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形象地描述了寒夜女子的美丽与孤独,“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则表现了她们内心的复杂情感。“长安贵豪家
霜露摧残百草萎,唯有时菊独自妍。 物性自有如此理,寒暑何须问天年? 采撷菊花泛浊酒,日落时分会农家。 尽情畅饮至夜半,一生欢乐何必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月满秋夜长,惊乌号北林。 释义: 月光洒满了秋天的夜晚,鸟儿在树林中惊恐地鸣叫。 关键词: - 秋夜长:形容秋夜的时间漫长。 - 惊乌:惊吓的鸟。 - 北林:北方的树林。 译文: 月光洒满了秋季的夜晚,树林中的鸟儿被惊得纷纷鸣叫。 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释义: 银河横卧未落下,北斗星的柄指向西南方向。 关键词: - 天河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 注释:太阳在淇水之上消失,使我独守空闺产生远方的忧愁。 赏析:首句写景,白日西沉于淇水之上,诗人独自面对空旷而寂寥的房间,内心充满孤独和忧愁。 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注释:我的内心深处无法限制自己的情感,淇水流淌不息,永远悠长。 赏析:第二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的心境如同淇水那样深远而绵长。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注释:春天的树木自然地展现出它们的美丽
【注释】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春天来了,树木都开始变化,夜晚的洞房门也显得格外清新。 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独居的时候,谁会为我裁剪呢?鸟儿欢快地在我的窗前唱歌。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我的丈夫长久在燕赵两地,而我的新欢却改变了我一生的习惯。 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分别时我们用鸳鸯纹织成的衣服,留下了深深的怨恨。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那碧绿的草丛已经生长出新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