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张养浩的《读史有感自和二首 其二》是一首表达对历史深思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政有经纶孰汝随,疏迂况复动违机。” 政局有经纶,谁人追随?疏离迂缓,又触动违背时机。 2. “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 长久以来知道好的瑟与吹竽都拙劣,常笑还珠买椟的非理。 3. “幕府高谈人侧目,田园长往子牵衣。” 军帐中高谈阔论让人侧目,田园里儿子牵衣。 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中,“曩昔尘奔为悦亲,而今云卧复天真”“山林充隐当容我,馆阁求贤岂乏人”是第一首,“噩梦久随风散曙”“衰容难与物争春”是第二首诗,“绰然烟景无穷在
【注释】 1)云庄:即李云庄,唐人。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交游,为“元和体”诗人之一。遣兴:抒发胸中的意兴。自和:自我作诗相和。二首:这里指第二首。 2)中年:四十岁至五十岁的人,也泛称中年人。归闲:退居乡间,过着安逸闲散的生活。 3)检(zhǎn)书:翻检书信。药:用药物治病。不因山:不为名利所动。 4)翠翻平野:形容禾苗长得茂盛,像碧绿色的波浪。禾抽颖:指禾苗长出了穗儿。锦委深林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 其二》。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并附上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僮挟琴尊子御车”:描述一个年轻的侍童带着琴和酒壶,跟随年幼的儿子驾车。这里的“挟”和“御”分别表示携带和驾驶。 2. “丹崖到处总堪书”:描绘了连绵的山崖,无论走到哪里都适宜书写。这里的“堪”意为适宜。 3. “白云有志寻华表”:白云有高洁的志向,寻找高处(如华表)飞翔
诗句原文为:鹿豕同游木石亲,家山归卧伪邪真。情知五帙县舆客,肯作千金鬻帚人。往事回头皆噩梦,故园投足总阳春。麒麟掣断黄金锁,为问群仙孰可驯。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鹿和猪一同在木石间嬉戏亲近,回到家乡后,我选择隐居生活,假装虚伪,追求真实。我知道,曾经身为朝廷官员的我,如今只能像那些被贩卖的扫帚一样成为别人的货物。回想起过去,所有的噩梦都是因为官场的争斗,而回到故乡,一切又都回到了温暖阳光中
【注】①云庄:指诗人自己。②彭篯:《汉书·古今人表》载,彭祖寿考八百岁(一曰八百四十岁)。③五斗折腰:晋傅玄《与刘茂略书》中有“五斗解酲,三爵忘忧”之句。④溪翁: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译文: 人们说五十岁还不可以悠闲度日,我说彭祖的长寿也只是如梦一场。我虽只有五斗酒量却因官事而烦恼,一生爱谈山水也难逃世俗纷扰。傍晚时分荒村已闭,老树落叶秋声已到。只恐这溪翁厌倦喧嚣,隔着树林召唤野猿归来
《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其一》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作者自己的亭子落成之际。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地僻门无长者车:这句话描绘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偏僻,门前没有可以称之为“长者”的车辆往来。这可能意味着亭子的所在之地人迹罕至,或者是作者有意保持这样的宁静环境。 2. 身闲不遗子公书:这里的“子公”指的是孔子,而“遗书”则指书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闲适之中
诗句:萍蓬一世百无功,转首俄成六十翁。 译文:一生漂泊无定,终成白发苍苍的老者。 注释:萍蓬:漂泊不定。一世:一生。转首:转眼,一转眼。俄:不久。六十:这里指老年。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年华易逝的无奈。诗中“萍蓬一世百无功,转首俄成六十翁”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使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一生是否真正有所作为
【注释】 木密:树木茂密。娵隅:女子的居处。罗勒:一种香草。青楼:旧时指妓院。六贼:佛教称眼、耳、鼻、舌、身五根为六大贼,又加一“心”,共为“六贼”。三尸:道家称人的心、肝、肾三种阴神为“三尸”。犬许驯:即“驯犬”,比喻驯服、顺从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是寄赠王继学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友人的才华和为人作了高度的评价。 首联以树比人
【诗句释义】:在山中辞别了官职,自和二首。其二 文季休歌子夜来,渊明自拆瓮醅开。举觞月与春挑战,得句人惊天假才。尚友谁能追北海,寻真吾欲候东莱。何时晤对安心竟,拂落菱花不用台。 【译文】:文季在子夜时分唱歌,陶渊明自己打开了瓮酿的美酒。举起酒杯,月光与春天相争高下,得到佳句令人惊讶。想效仿古人,追随北海先生,寻找真理,等待东莱先生。什么时候能面对面地交流心得,放下菱花镜不再用它。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