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门无长者车,身闲不遗子公书。
群山侑坐人堪醉,万事忘怀世自疏。
碧玉滟池新雨后,绿云滃径落花馀。
凭谁唤起濂溪老,听说窗前草不除。

《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其一》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作者自己的亭子落成之际。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地僻门无长者车:这句话描绘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偏僻,门前没有可以称之为“长者”的车辆往来。这可能意味着亭子的所在之地人迹罕至,或者是作者有意保持这样的宁静环境。

  2. 身闲不遗子公书:这里的“子公”指的是孔子,而“遗书”则指书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闲适之中,但仍然保持着与先贤交流、学习的心态。

  3. 群山侑坐人堪醉:群山环绕,为作者提供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在这里,“侑坐”可以理解为群山陪伴着作者,使得饮酒变得畅快淋漓,仿佛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4. 万事忘怀世自疏: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情感。这里的“忘怀”不仅是对世间纷争的遗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无论是对于欣赏诗歌的读者,还是对于追寻人生真谛的人来说,这首诗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