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此诗为《续诗品》,作者不详。首二句“鸟啼花落,皆与神通”表明诗人的超脱和自由。三、四句“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指出了人的认识局限性。五、六句“惟我诗人,众妙扶智”表明诗人是具有高超智慧的人。七、八句“但见性情,不著文字”说明诗人能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而不必通过文字来加以描述。九、十句“宣尼偶过,童歌沧浪”说明圣人也有过失
诗句释义与注释- 混元运物, 流而不注:混元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运物即万物在混元中运转。流而不注意味着流动性,不停滞。 - 迎之未来,揽之已去:“迎”和“揽”是动词,表示面对未来和过去。“未来”指尚未到来的时间,“过去”指已经逝去的时间。 - 诗如化工,即景成趣:化工比喻诗人的创作手法,即景成趣则形容诗歌能够随着眼前的景象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 - 逝者如斯,有新无故:逝者通常指消逝的事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及分析诗歌内容要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注意诗的注释,并了解其大意,然后结合注解与原诗句的意思来分析。 “千招不来,仓猝忽至”,意思是:即使有千种招式也难以抵挡,突然之间就来了敌人。这句是说敌人来得快,措手不及,作者以“千招不来”来形容敌人的突然出现,突出了敌人的凶残。 “十年矜宠,一朝捐弃”,意思是:我多年受到宠爱,今天却遭抛弃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它以鼓琴为比喻,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关键词包括“心”、“声”、“诚”、“语”、“禅”等,都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重要元素。 诗的第一句“诗如鼓琴,声声见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他认为诗歌就像鼓琴一样,每一个词句都能触动他的心灵。这里的“声”代表诗歌的声音,即诗句的发音和节奏,“见心”则是指这些声音能够引起诗人内心的共鸣。 第二句“心为人籁
【诗句释义】 1. 贵人举止:尊贵之人的一举一动。 2. 咳唾生风:形容其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3. 优昙花开:指佛教中的一种神秘花朵,象征吉祥。 4. 半刻而终:花开花落,短暂而美丽。 5. 我饮仙露:比喻品味非凡,超凡脱俗的美食或美酒。 6. 何必千钟:不必喝得太多,有节制。 7. 寸铁杀人:用极小的武力就能解决问题。 8. 宁非英雄?:难道不是英雄吗?反问句,表达肯定。 9. 博极而约
续诗品·着我 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着我? 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吐故吸新,其庶几乎? 孟学孔子,孔学周公。 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注释: 1.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学习古人的态度,认为没有哪个古人的方法是完美可用的。 2. 这句暗示了作者在模仿古人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3. 这句强调了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每个字都有古代的痕迹,而每句话又充满了新的元素。
诗句释义: 钟声厚重必会发哑,耳朵塞住必致耳聋。 万古不坏,它就是虚空。 诗人的笔触,列子的风范。 离得越远,就越觉得其工巧。 仪态神采,胜过外表,借西摇东。 不是靠尺水之助,才成就了应龙之名。 译文: 钟声沉重就会变得低沉,耳朵堵塞则听不清声音。 永恒的存在,只有虚空才能保持不朽。 诗人通过笔下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列子则以风的姿态,展现了他的高超技艺。 与其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
续诗品·藏拙 弱手弯强弓,善藏巧益露 赏析: 《续诗品·藏拙》是清代诗人袁枚所著的一首诗歌。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韵脚统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书赢宵缩”和“因謇徐言”两句分别描述了一种隐忍和从容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修养。而“右师取败,敌必当王”则表达了一种自信和勇气,展现了诗人对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经验的反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续诗品·安雅》。下面将逐句解释: 虽真不雅,庸奴叱咤。 译文:虽然真实不虚假,但是平庸的奴才却能大声斥责。 注释:虽然(指诗歌)真实不虚假,但是(指庸奴)平庸的奴才却能大声斥责。这里表达了对平庸奴才的讽刺和不满。 悖矣曾规,野哉孔骂。 译文:荒谬至极竟敢违反常规,粗鲁无礼就像孔圣人在骂。 注释:悖矣曾规,违背了常规的行为;野哉孔骂,粗鲁无礼就像孔圣人在骂
【诗句释义】 1. 酒薄易酸:指酒如果太薄容易变酸。 2. 栋挠易动:指房屋的梁柱如果有问题就容易晃动。 3. 固而存之,骨欲其重:意思是如果能够坚固地保存它,那么骨骼应该要厚重。 4. 视民不佻:意为对待民众不应轻浮、不挑剔。 5. 沉沉为王:形容稳重、沉着,像君王一样治理国家。 6. 八十万人:泛指众多的百姓或士兵。 7. 九鼎始扛:九鼎是古代的重要象征,象征着国家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