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诗句解释与译文 似绮年华指一弹,世途惟觉醉乡宽。 - 似绮年华:比喻年轻美好的时光。这里指的是年轻时的光景,如同精美的丝织品一样美好。 - 指一弹:用一个动作来描述岁月如指弹般迅速逝去。 - 世途:人生道路,社会之路。 - 惟:只,仅仅。 - 觉:感受到,意识到。 - 醉乡:喻指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状态,类似于酒后的梦境或逃避现实的境界。 - 宽:轻松,自在。 三生难化心成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皖城:指安徽省会芜湖的古称。古驿同安白浪边,东南形势海关连:描述了芜湖在古代作为交通要道的位置,以及它与东部沿海地区(如宁波)的地理位置关系。风云旧护龙潜地,壁垒全增马渡年:这里的“龙潜”可能是用来形容历史上某个重要人物或事件的象征性描述,而“壁垒全增马渡年”则可能指的是某项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份。注释: 风云:比喻政治局势或自然现象;龙潜:象征深藏不露的人物
诗句释义 1 遥程无计可停轩:此句表达出诗人在旅途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停留的无奈与辛酸。"遥程"指的是遥远的旅程,"无计可停轩"则说明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找不到可以停下休息的地方。"轩"通常指的是房屋的阳台或窗户,这里可能暗指诗人的住所。 2. 暮景苍苍野色繁:这句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暮景"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而"苍苍"则形容天空的颜色,增添了一种苍老而宁静的氛围
【注释】 鸢肩:指鹰的肩部。火色:形容颜色像火焰一样,这里指红色。文倘有光真怪石:意谓文章如能发光,那才是真正奇特的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意思是说脚像可以分割成一块块的劳苦之薪。灵均:屈原的名。灵均即屈原的字。《楚辞·天问》:“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伯者,长也;庸,常也,言我为长,则常为天下主。” 【译文】 红脸长身像鹰,身材魁梧像车轮般粗壮,壮志凌云何曾比人逊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的旅途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道中秋分 —— 道出时间,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节令已过半,万物凋零,但秋天的气息并未完全消逝。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 万态深秋:形容深秋时节景色万千,变化无穷。去不穷:无法穷尽,指秋天的美景永无尽头。客程:指旅途中的行程。伯劳东:伯劳是一种鸟,这里可能是指伯劳鸟鸣叫时的声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诗句解读 1. 野店黄茅宿雨收,夕阳帽影两悠悠 - "野店黄茅宿雨收":描述了一个简陋的旅舍环境,黄茅草作为屋顶的材料可能暗示了简朴和自然的氛围。 - "夕阳帽影两悠悠":描述了在夕阳余晖下的帽影,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稍带忧郁的景象。 2. 瓦盆酒熟香初透,土壁虫寒语渐休 - "瓦盆酒熟香初透":用瓦盆来煮酒并使其散发出香气
江上晓发 【注】:木莲花、夹岸秋江碧四围、帆色正迎鸿雁至、客程常背鹧鸪飞、袖招猎猎江风满、餐惹蒙蒙永雾霏、多少闲情独凝眺、凌波罗袜想依稀。 木莲花,即荷花。 “夹岸秋江碧四围”,描写了清晨初升的太阳和秋江的景色。 “帆色正迎鸿雁至”,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 “客程常背鹧鸪飞”,描述了游子远行的心情。 “袖招猎猎江风满,餐惹蒙蒙永雾霏”,描绘了晨起的景色和雾气弥漫的景象。 “多少闲情独凝眺
舒城道中九日怀左二 茱萸簪罢雁初闻,回首江东阻断云。 短短白衣辞故国,萧萧破帽背斜曛。 本无兄弟同佳节,略有知交更离群。 桑落满杯倾不得,青山红树渐思君。 注释: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它来辟邪驱鬼。 簪(zān):插在发髻上的东西。 雁初闻:大雁刚刚飞过。 故国:故乡。 萧萧:形容风声、声音等的凄清悲凉。 本无:原本没有。 青山红树:指山色和树木都是红色的,常用以比喻秋天的景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舟行即目》。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首句“雾鬓烟鬟水上头”,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眺望水面上的景象。雾鬓烟鬟形容女子的发髻如云雾缭绕,形象生动;水上头则表明诗人在船上,眺望着远方的风景。这里的“雾鬓”和“烟鬟”都是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发饰,与后面的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第二句“荪桡斜倚蓼花洲”,描绘了诗人在船上欣赏蓼花洲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进行理解,注意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夜起”的意思是:夜起时酒醒心醉动逢魔,中夜悲心事入寤歌。”夜起”,是作者的自叙,也是对全诗的概括性说明,表明了作者夜不能寐,酒醒心醉、愁肠百结的心情。“酒醒心醉动逢魔”意思是:酒醉后醒来,心中却感到空虚迷茫。“中夜悲心事入寤歌”意思是:半夜里,满怀悲伤心事,吟唱着入睡。“尺锦才情还割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