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释】 ①午窗:指夏日中午的窗子。满成:满室皆成,即屋中。②乌帽:黑色的帽子。③欹斜:倾斜不正。④恋头:恋恋不舍地依恋着头部。⑤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⑥悠:悠闲。⑦重阳雨:重阳节下雨。⑧孤负:辜负了。⑨一度秋:一个秋天。⑩赏析:诗以“午窗”为题,写诗人午睡醒来时的心情。诗人一觉醒来,发现头上的帽子已经倾斜不正,他不禁想起自己恋恋不舍地依恋着头部,又想起南方天空的凉意和悠闲的心情
【注释】1. 冻蝇:冬天的苍蝇。2. 偎:靠着。3. 飞无力:无力地飞行。4. 雨鹤:雨天的仙鹤,比喻隐士。5. 栖:栖息。6. 疏到:疏懒到了。7. 杯时:酒杯里的时候。 【赏析】 《病中杂成》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晚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病浅”与“病深”时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 首句“冻蝇偎壁飞无力”,以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病弱的身体和无力的状态
《题李南涧啖荔图其二》是一首描绘岭南荔枝风情的诗作,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这首诗的解读: 1. 诗词原文: 枝头风露饱璚浆,不瞰酸甜瞰色香。 白足蛮童唱天半,摘来应胜黑衣郎。 2. 诗句释义: - 枝头风露饱璚浆:描述了荔枝树上的果实经过风露的滋润,饱满而多汁。 - 不瞰酸甜瞰色香: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对荔枝味道的偏爱,即不仅追求口感上的甘甜,更看重其色彩和香味带来的享受。
【注释】: 金川:指吐蕃在今青海省一带的部族。唐时曾设金城、河源等州。 惊藏釜底剩游魂:吐蕃被平定后,逃回吐蕃境内的许多部落头领和贵族,有的还躲在深山老林中,不敢出来。他们像“釜底余孽”一样,还在苟延残喘。 僰女蛮君:指南诏(今云南省大理地区)的首领。南诏是唐代后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为敌,后来归附了宋朝。 弃垒奔:抛下城堡,向内地逃跑。 一夜六骡:指一夜之间逃散或逃跑的骡马有六匹之多。
诗句输出:月黑军星薄降娄,漫山惨雾啸鸺鹠。 译文(注释版):夜晚的军营中星光稀疏,浓雾弥漫,整个山坡笼罩在一片凄厉的哀嚎之中,仿佛是野兽在嗥叫。 赏析:此诗描绘了夜间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艰辛状态。诗人通过“月黑”与“星薄”等意象,传达了战场的昏暗不明和士兵的孤独无助,同时用“漫山惨雾”来加强这种氛围。最后,“啸鸺鹠”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的哀嚎声。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
诗句解析: 1. 丙申除夕 其三:这里的“丙申”指的是农历年份,而“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最后一天。整句表达了诗人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如某个重要事件或节日前夕)的感慨。 2. 痛饮呼卢病未能:这句描述了一种放纵享乐的场景,可能是在某种宴会或聚会上,诗人因为酒醉而无法参与某些活动。其中,“痛饮”指的是大量饮酒,“呼卢”是一种古代的饮酒游戏。“病未能”表明由于身体或情绪的原因
丙申除夕 其二 岁风似剑,忧影堕灯前。车声已有朝天客,不及嵇康好晏眠。 注释: - 丙申:指农历年份,这里指丙申年的除夕。 - 除夕:即农历年末的夜晚,是旧岁辞、新年迎的时刻。 - 其二:这是诗的第二部分,表明这是《丙申除夕》中的第二首诗。 - 一岁似风吹剑:指岁月流逝如同被风吹过的剑,快速而不留痕迹。 - 百忧如影堕灯前:比喻忧愁如同影子一样,随时都伴随着自己。 - 车声已有朝天客
【注释】 纵:即使。典:典当,抵押。饭:食物。天忌:上天的忌讳。凇(sōng)花:冰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病中,虽身处贫困,但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感到欣喜。全诗以“贫”为线索,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首句“寒甚纵无衣可典”,意为天气寒冷时,即使没有衣服可以典当,也不在意。这里的“寒甚”指的是天气非常寒冷,“纵”表示即使……也……
【注释】:又题其曝书图其二 根柢辞章古难合,儒林循吏况兼诸。 谁从杜库曹仓外,想见先生所见书? 译文: 根柢辞章古难合,儒林循吏况兼诸。 谁从杜库曹仓外,想见先生所见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答郑秀才》诗中写的“又题其曝书图”的第二首,也是对《答郑秀才》诗第一首的补充和阐发。 第一首诗写郑秀才家书的丰富,第二首则是写郑秀才家书的来历。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书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丙申除夕 其一 注释: 阑珊:形容灯火昏暗。凤城隈:凤城的山冈,这里指京城。毡炉:用毡子做的火炉。醅:酒滓。银箸:银色的筷子。商陆:一种植物,其汁液可用来染墨。心字:书信、情书的别称。 译文: 京城的夜晚,灯火阑珊,寒气逼人。我独自围坐在火炉旁,点燃了炭火取暖。手中的筷子轻轻翻动着酒中残渣,生怕将那点酒精烧尽。心中却不禁想起那些曾经的誓言和情感,如今已化为灰烬。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