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采桑妇的生活。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1. 低树采桑易,高树采桑难。日出采桑去,日暮采桑还。(注释:低树容易采摘,而高树采摘困难。每天太阳升起时开始采桑,傍晚时分返回。) 2. 归来喂叶上蚕箔,谁问花开与花落。(注释:回到家后,把桑叶喂给蚕吃,有谁会关心花开和花落呢?) 3. 二眠才起近三眠,此际只愁风雨恶。(注释:到了二眠和三眠的时候
拟吴侬曲三首 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恩深怨亦深。 刻木为鸡啼不得,元来有口却无心。 一、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忆郎直忆到如今 - 忆郎:怀念某人或某事。 - 直忆:持续不断的思念。 - 到如今:至今。 2. 谁料恩深怨亦深 - 谁料:未曾想到。 - 恩深:深厚的恩惠。 - 怨亦深:怨恨也很深。 3. 刻木为鸡啼不得 - 刻木为鸡:用木头雕刻成鸡,象征无法实现的愿望或梦想。 -
拟吴侬曲三首 于谦 侬在西边郎在东,深堂宅院几重重。 浮麦磨来难见面,厚纸糊窗不漏风。 注释: - 侬:古代汉语中对女性的称呼,这里指代女性。 - 西:方位词,表示西方,这里特指女方所在的方向。 - 深堂:深长的大厅,这里指女方所在的家庭或住所的环境非常豪华且深远。 - 重:多重,多次的意思。 - 浮麦:即浮小麦,一种谷物,常用来磨制面粉。在这里可能是指女方家中使用的粮食种类。 - 厚纸
【注释】 拟古:古诗体裁中的一种,以古体形式来写当代之事。 妾意如冰清:我心意如同冰雪一样纯洁。 妾心如石坚:我的心如同坚石一般坚硬。 良人久别离:我的爱人长久地与我分离。 怅望空悬悬:我惆怅地望着远方,心情空落落的。 所感恩义重:所感激的是情义深厚。 岂为情欲牵:难道是情欲所牵。 但愿良人好:只希望我的爱人能够幸福。 功名遂超迁:功名得以顺利晋升。 九重布恩泽:朝廷上广泛施予恩泽。 四境无烽烟
【解析】 (1)“拟吴侬曲三首”是题目,“忆郎忆到骨如柴”是第一首,“夜夜望郎郎不来”为第二首。“夜夜望郎郎不来”是说“我”天天思念着丈夫,可他始终不回来。“乍吃黄连心里苦”是第三首中的开头,“花椒麻住口难开”是第三首中的结尾,意思是自从丈夫离家后,“我”就像吃了黄连一样难受,想说话都说不出口,因为嘴里的花椒堵住了我的嘴。“忆郎忆到骨如柴”,意思是说“我”思念得非常痛苦。这里的“骨”指的是骨头
采莲曲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丽莲叶新鲜。花颜如玉不常在,莲叶宛如罗裙怨春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意红情何去何从?年复一年采莲显娇容,采莲到底何所为?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却是客。常常是客,万里山河归未得? 争如池上锦鸳鸯,双飞双舞到头白。采莲复采莲,采莲总是令人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株连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塞上寻春不见春:在边塞地区寻找春天,但找不到春天的迹象。 - 关键词:“塞上”、“寻春” - 注释:塞上通常指边疆地区,这里特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寻春表示寻找春天的到来。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边塞之地难以找到春天的踪迹,反映出边关的荒凉与寒冷。 2. 边风日日走红尘:边境上的风吹得尘土飞扬,如同红尘般滚滚。 - 关键词:“边风”、“红尘” - 注释
【注释】 1. 入京:指进入京城。 2. 手帕蘑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意谓手中拿着用蘑菇制作的布帕和用来熏蚊的香料,原本是用于百姓生活中的物品,却反而成为灾难的根源。 3. 清风两袖朝天去:意谓带着清爽的微风直向朝廷而去。 4. 免得闾阎话短长:意谓避免在民间议论是非长短。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借“蘑菇手帕”和“线香”两件小事来讽刺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虚伪。
注释:在客居的生活中,我找不到方法来消解我的忧愁。于是我便随着世俗的人去点亮了一盏盏灯火,向小楼走去。月亮自然圆缺,而灯火也自有它的美态。可是年老的身体不再像从前那样风流倜傥。 赏析:诗人以“张灯”为题,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他乡,孤独无依的凄苦心情。诗人在异乡他乡,没有亲人陪伴,也没有朋友相随,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这种孤独无依的感觉使得诗人倍感凄凉。于是诗人选择点亮一盏盏灯火
【注释】 初春:春季初时,万物复苏之时。 睡起:从梦中醒来。 雪消土润草痕青:积雪融化,土地湿润,草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烟暖风柔柳带轻:春风和煦,烟雾缭绕,柳枝轻轻摇曳。 啼鸟一声来枕上:鸟儿的啼叫声传到了诗人的耳边。 梦回春意满山城:诗人仿佛在梦中回到了春天的山城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