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秋峰 浮云散尽雨初晴,天际群峰削不成。 万朵芙蓉相掩映,九华仙掌自分明。 幽崖树色经霜古,绝顶松涛入夜惊。 日暮南楼增爽气,可能相对豁吟情。 注释: 1. 浮云散尽雨初晴:形容秋天的天空晴朗,云层消散。 2. 天际群峰削不成: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似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雄伟。 3. 万朵芙蓉相掩映:形容山间有如芙蓉般美丽的花朵相互掩映。 4. 九华仙掌自分明:形容山峰的形状奇特,宛如仙人的手掌。
诗句原文: 问月 凭阑笑语问姮娥,时缺时圆意若何。 底事生成蟾皎洁,谁人种得桂婆娑。 霓裳旧曲曾传否,玉兔灵丹肯与么。 不信冰轮高几许,清光能得遍山河。 注释解释: - 《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 “姮娥”指的是月亮中的嫦娥。 - “时缺时圆”形容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 - 诗句“底事生成蟾皎洁”询问为何月亮如此皎洁明亮。 - “谁人种得桂婆娑”表达了对于桂花树婆娑多姿的赞美。 -
秋风 萧萧入夜动清商,披拂园林草木黄。 快意扫除天下热,可人吹送枕边凉。 荻花枫叶愁江渚,莼菜鲈鱼忆故乡。 万里碧天云散尽,冲开征雁不成行。 译文: 秋风在夜晚悄然而至,它吹拂着园林中的草木,使它们变得枯黄。秋风带来了一种快意,它能够扫除世间的炎热,带来一丝凉爽。秋风中夹杂着荻花和枫叶的香气,令人感到忧愁;同时,秋风又让人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让人怀念起自己的故乡。当万里碧空的云彩散去后
【注释】 羊肠:羊肠小道。蹑(niè)屐(jī):踏着木屐。举头日月中天近,极目乾坤五岳低:抬头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接近地平线,俯视大地时,只有五岳显得低矮。自笑盐车骐骥厄,谁怜枳棘凤凰栖:自己嘲笑自己就像骑着马车经过一条羊肠小道,而骐骥是千里马,却被困住不能奔驰;凤凰是吉祥的鸟儿,却栖息在枳棘之中。欲投古寺禅房宿:想投宿到一座古寺中去。禅:佛教用语,指禅宗。喜见僧归落日西:高兴看见和尚从寺庙里出来
秋光 秋天的水波荡漾,清澈透明; 秋天的山峦如画,清晰分明。 雁群在天际飞过,云彩与山峰相连; 砧声敲打着石臼,月亮照耀着城郭。 映照着太阳的枫叶如火似锦, 傲立霜中的菊花金黄灿烂。 不必常常上高楼远望, 此景已经让人心烦意乱
停杯不饮意如何,更深漏声夜已过。 宝篆随风香卷雾,金樽映月酒生波。 休嫌白发欢娱少,自信青云意气多。 扶醉归来清兴阔,乘槎直欲泛银河。 注释:停下酒杯不再饮酒,心中究竟有何想法呢?更深夜深,漏壶滴答的声音已经响起,时间已经过了半夜。宝篆(指铜壶中燃烧的香料)随风飘散,烟雾缭绕,仿佛在卷动着薄雾;金樽映照月光,酒液泛起层层波纹,犹如银河般浩瀚。不要嫌弃自己头发已白,但心中的激情和志向依旧旺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暮云收尽雨初晴,马首关山路几程。”意思是:傍晚的乌云已消失殆尽,天边刚刚放晴,马头向着关山脚下,已经行了几程路了。此句描绘出一幅晚霞满天、雨过天晴的山村图景。“落日旌旗迎使节,西风鼓角动边城。”意思是:太阳渐渐西沉,在落日余晖中,旌旗迎风招展,迎接着远方来使。这两句写送别的场景。“溪流清见行人影,霜信寒催过雁声。”意思为:溪水清澈,可见行人的身影
【诗句释义】 1. 壁间画潇湘入景:指墙上的壁画中描绘着潇水和湘江。 2. 微茫几杵钟:指寺中只有几个模糊的钟声。 3. 渔村斜映夕阳红:描述夕阳下渔村的美丽景象。 4. 平沙落雁迷轻霭:指大雁在平坦的沙地上飞翔,遮蔽了天空中的轻雾。 5. 远浦归帆趁便风:描述帆船顺风行驶在远处的河流上。 6. 山市微岚孤屿断:指山市上空飘浮的薄雾中,一座孤独的小岛若隐若现。 7. 江天欲雪暮云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晚来无事漫登楼” - 译文:傍晚时分没有事情,随意登上了高楼。 - 注释:“晚”字暗示时间,“无事”表明心境宁静,无烦恼可扰,“漫”表示随意、不刻意。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一天的闲暇时刻,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放松心情,登上高楼,享受片刻的宁静。 2. “曲曲栏干总是愁” - 译文:栏杆曲折,总是让人感到忧愁。 - 注释:“曲曲”形容栏杆弯曲复杂
闻蝉声 密布的槐树和高耸的柳枝覆盖着华丽的殿堂,白昼漫长,满地薰风。 却怪蝉声惊客思,不容蝶梦到吾乡。 清高最喜含朝露,断续何须怨夕阳。 蚤晚凉飙天际起,万山秋色又苍苍。 注释与赏析: 1. 闻蝉声(闻蝉声) 闻:听见、听闻 蝉声:指夏天的蝉鸣声 译文:听到了蝉声 2. 密布的槐树和高耸的柳枝覆盖着华丽的殿堂,白昼漫长,满地薰风。 密布:形容槐树和柳枝很多、很密集 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