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初夏闲兴 支颐坐鸿蒙,隐隐窥太古。 我生尚无怀,于焉事巢许? 两曜如过客,万汇皆逆旅。 寒去暑复来,谁宾复谁主? 齐物不足论,有酒且容与。 推窗看游云,山花坠红雨。 译文: 初夏的闲暇让我得以静坐,观察天地间的一切; 隐约中,我仿佛能窥见太古的时空。 我尚未拥有怀抱,却在此寻找巢父、许由般的隐逸之趣; 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快速移动,如同过往的旅人。 四季循环,寒暑交替
注释: 淅淅凉风起,唧唧寒蛩鸣。草木郁氛侵,两曜衔晖明。 《诗经》曰:“蟋蟀在户,岁聿其莫。”蟋蟀的叫声,是秋天到来的标志。蟋蟀的声音“唧唧”地叫着,这是它们在为即将来临的寒冷季节而发出的哀鸣。 “草木郁氛侵,两曜衔晖明”,草木在秋风吹拂之下,已经变得郁郁葱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气息所笼罩。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在天空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河源失故道,岱宗眇余青。凭虚发浩叹,游子万里情。
秋怀十二首 驱驱上南国,依约金张里。 旧日三重阶,风雨埋荆杞。 王山故无恙,流水犹未已。 幽幽树底禽,哀歌为谁起? 注释: 驱驱:马行走的样子。 南国: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依约:似乎,好像。金张里:金吾台、中书省一带,是唐代长安的繁华地区。 三重阶:指宫门的三级台阶。 风雨埋荆杞:被风雨淹没的荆条和枸杞。 王山:在长安城北,是当时的皇家园林。 悠悠:深远的样子。 鸟鸣声。 赏析:
【注释】 青松生崇冈,土浅松低徊:山中青松长在高高的山岗上,土壤浅薄却依然生长着松树。顾兹(这个)岁寒质,岂匪梁栋材:面对这些坚韧不拔、傲视寒冬的松树,难道它们不是栋梁之材吗?无奈牛羊牧,鄙贱蒿与莱:可惜的是那些牛群和羊群在吃草,那些蒿莱野草也无人欣赏。惟有溪上风,清声寄余哀:只有那溪水潺潺的流水声寄托着我内心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注释: 1. 朝行太行路,夕渡巫峡水。 朝行太行路:早上沿着太行山的道路行走,晚上渡过巫峡的水,形容旅途艰难。 2. 所至或相触,舟车竟摧毁。 所至或相触:指在旅途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和冲突。 3. 舟车竟摧毁:形容旅途中的船只和车辆被破坏。 4. 人生各异面,方寸千万里。 人生各异面: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不同。 5. 片语苟不符,其险过于此。 片语苟不符:意思是即使只一句话不相符
【注释】 1、众星:指天上的星星。 2、离离:明亮貌。 3、孤月:指地上的月亮。夜皓皓:夜晚月光皎洁。 4、白露:初秋的雨露。 5、凋我窗下草:使窗户下的草凋谢了。 6、焉得不速老: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呢? 7、荣名:荣耀的名声,这里指功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写的一组抒怀诗,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首联“众星晨离离,孤月夜皓皓”,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秋夜图景。清晨时分,众星闪烁
以下是对陆深的《秋怀十二首》逐句的解读: 1. 诗句释义: - “滚滚柏间露,湿我征裳衣。”:柏树间的露水滚滚而下,湿透了我的征袍。 - “裳衣湿何苦?故人中道违。”:我的征袍被露水打湿了,这有什么值得苦恼的呢,因为我的好友在中途离开了。 2. 译文: - “柏间露,湿我裳”:柏树之间滴滴答答的露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 “裳衣湿何苦”:我的衣裳被露水淋湿了,这又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找到关键性语句来分析概括诗歌的主旨。“高楼古明月,孤坐感凉夜”这两句是第一联,写诗人登上高楼,仰望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正挂在天边。他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清冷的夜色,心中感到十分寂寞。这里,诗人用“高楼”和“明月”这两个意象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不悟岁年迈”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感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浮生失故业,穷岁无宁居:人生短暂,我失去了自己的职业(可能是隐士),一年四季都无法安稳地居住。 - 浮生:指人的生命如水上飘荡,无常不定。 - 故业:旧有的生计或职业。 - 穷岁:一年四季,泛指长时间。 - 无宁居:无法安定下来居住。 2. 朝行汧陇间,暮止沧海隅:早上行走在汧、陇一带,傍晚停留在大海的边缘。
【注释】 悲风度古木:悲风从老树中吹过。 吹我屋上茅:悲风吹动屋顶上的茅草。 茅去屋见底:茅草已吹得很低,只剩下屋顶了。 人心一何苦:人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 人情一何骄: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多么的骄傲啊! 却将眼下泪:却把眼前所流的眼泪都洒在了热油上,使之化为膏。 炎上膏:火焰上的油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悲风”二字,为全诗定调,悲风之凄厉,直逼诗人之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