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赴交趾省亲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句“归来访田里,转首忆关河”,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感叹。他回想起自己离家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田里”指家乡,“关河”泛指国家的山河,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次句“黄叶阶前满,白云山上多”,描绘了故乡的景象。黄叶满阶,白云山多,这些自然景色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元日示师文:新年里给老师写的信。 2. 骨格今年异,衣裳旧日殊:指人的气质和穿着打扮与往年不同。 3. 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要努力读书,不要潦草应付。 4. 白水翻三峡,青山出两都:指长江的水从三峡流来,山从两京(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冒出。 5. 老吾何所以?赖尔得相须:我为什么要变老呢?多亏你和我相伴。 6. “老吾何所以?”:为什么要变老呢?“赖尔得相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因此先要逐句翻译,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①历历:分明、清晰的样子。青山出:青翠的山峦出现。 ②翩翩:轻快的样子。白雁来:洁白的大雁飞来。 ③徒:白白地;徒然。 ④吊:凭吊、凭吊古迹。 ⑤凄(qī):寒冷。 ⑥客怀
渭河道中四首 海气团云白,江风吹浪寒。 飞鸿离塞远,独鹤唳更阑。 慷慨论时事,羁栖笑楚冠。 萧萧黄叶下,回首望长安。 【译文】 海风带着团云的洁白,江水吹拂着波涛的寒冷。大雁从北方飞来,在塞外远行;只有孤鹤在深夜鸣叫,显得更加凄凉。诗人满怀豪情地谈论时局,却因羁旅之苦而感到无奈。他嘲笑那些楚国旧时的冠帽,感叹自己如今已无法回到故土。看着萧瑟的秋叶纷纷飘落,诗人不禁回首长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重要语句来分析。“有感”是本诗的抒情方式。“山河频入梦”,诗人以梦境为媒介来抒写自己的悲凉情怀。“每念苍生苦”,诗人以百姓之苦为忧思,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之情。“晚来愁更切”,诗人在深夜独坐时感到忧愁更加深沉。“青草落花深”,诗人在深深的思念中,夜不能寐而辗转反侧
【注释】 绝国:荒凉之地。春风:春天的暖风。荒村:荒凉的村舍。雨:雨水。 怜:怜悯。识:认识。 世事:世事变迁。纷纷异:变化多端。人情:人的感情。转转讹:逐渐改变、歪曲。 禁不得:控制不住。长歌:长歌当哭,抒发感慨。 【赏析】 这是两首写于作者罢官后归隐田园时的感伤之作(有感二首)。 其一:“绝国春风少,荒村夜雨多。” “绝国”是说僻远的地方,暗喻自己被贬谪的荒郊野邑之地
【注释】: 去岁离南去:去年离开南方。 今年自北归:今年从北方回来。 过淮浑酒贱:过了淮河,浑浊的酒价便宜。 出水白鱼肥:水里的白鱼肥美。 落拓同谁语:《庄子·外物》:“吾丧我。”陆德明释:“落拓,谓放逸无检也。” 孤高与世违:孤傲清高,与众不同。 最怜谯国子:最可怜那个谯国的读书人。 潦倒说兵机:穷困潦倒地谈论兵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965年冬在金陵(今南京)为宋廷征召
【注释】 庚寅:年号,唐肃宗上元二年;春:春季;二月三日甲子:即二月三日这一天;霏:雪花纷飞的样子;作:形成;围:周围;移:移动;乾坤:天地;移气象:改变自然现象;草木转光辉:草木因雪而显得更加明亮;浑无语:全不说话;应是:应该;动心机:牵动思绪;未归客:没有回家的客。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首联写雪后景色,以“霏”字形容雪花纷纷降落的情景
【注释】 致:通“值”,遇到;次:第一。次致和韵,即作《次致和诗》。云山出,见其高远;忽然风雨来,见其变幻;暴生三尺水,见其迅猛;推去一阶苔,见其清洁。 何能解:怎么能理解;止自裁:只凭自己裁断。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任福建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时所作,写于淳熙五年(1178)夏秋之间,时诗人刚到任不久。 首联:“方见云山出,忽逢风雨来。”这两句写初见云山雨景的新奇感受。云山之“见”,雨景之“逢”
【注释】东溟:东海。砺兵思秣马,舞剑忽闻鸡:指练兵备战、喂马准备出征,忽然听到鸡鸣,就起来练武。 【赏析】《渭河道中四首》是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四首。此为第四首。前两句写景抒情:月出东海之滨(即东溟),银河横贯天空;北斗低垂,天幕如洗。“砺兵”句化用《汉书·高帝纪》“吾将磨砺以须子”(磨刀以待汝)意。“舞剑”句化用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在《短歌行》中的话)。这两句是说:月白星黄,银河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