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注释】 崔刺史:指崔颢。崔颢(763~824)唐代诗人,字太白,京兆长安人(今属陕西)。 皇都:京城长安。 十载青云羡壮图:十年时间,你青云直上,令人羡慕。青云:喻官职或仕途。羡:羡慕。 金虎署:唐尚书省有四门,中两门称左、右金吾,门内左右各一署,分别叫左银台门署和右银台门署,统称“金虎门”。 玉麟符:玉麟,即仙鹤,古代用作吉祥物。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时所用的凭证
诗句:东归已老宦游身,桃李阴连章水春。云断青山余草榻,月临白社失纶巾 译文: 我已在官场中漂泊多年,如同桃花与李花般,年岁渐长,官途坎坷。青山之上,我留下一片草榻,云散后,仿佛还能看见那曾经的足迹。月光照在白社,我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纶巾,象征着荣耀与权力的失去。 注释: - 东归:指回到故乡或从外地返回。 - 已老宦游身:表示已经年老,且长期在官场上奔波。 - 桃李:这里用来比喻官员或学者
诗句释义: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译文:郁郁葱葱的千里绿荫肥美,涧水在曲折的小路上流淌。鱼被惊动时会听到水声震动,鸟因为看到旗帜会飞到人身边。江南塞北的景象何其相似,并州郡县桑乾河总未能归来。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独自骑着羸弱的马匹立在斜阳下。 赏析:此诗以“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开篇,勾勒出边塞风光的壮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致。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己巳,即初七;除日,指新年。 毛字,指诗人自指为“二毛”,即鬓已斑白。 “边愁恋”句,言边地的寒苦使诗人更加怀念家乡。 “列塞云”句,形容边疆形势险峻。 “孤臣”两句,言自己身处异乡,思念家乡。 “蓟门”两句,言国家大事令人担忧,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边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在新年期间的思乡之作。诗人以己巳年除夕夜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国家事务的忧虑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
巾帻山 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烟绕翠微。 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晴晖。 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 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 【注释】:巾帻山: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境内的一座山峰。巾帻山以山形如巾而得名,因有贵池县而称贵池山。贵池是古时安徽的四大名郡之一。贵池山,即贵池县的山,故称贵池山。“巾帻”即古代男子戴的头巾,此处指巾帻山。巾帻山为贵池县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注释】 十年:十年的苦战。荼毒:这里比喻战争。悲闽徼:悲叹闽地遭受战祸。壬戌:即壬申,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扬旌:指军队出发时扬起军旗。岊水:指福建的水边,这里泛指闽地。剧垒:指战争留下的创伤之地。剑倚秋风平:倚靠在宝剑上,表示自己为国御敌的决心。秋风:比喻清冷的政治环境。剧垒:指战争的创伤之地。帆悬:指船只悬挂在海上。涨海聚新夷:聚集了新的夷族国家。中流击楫
注释: 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 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 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的是刘太守赴武定,所以名为《送刘太守赴武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刘太守的敬意和期望,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感伤。 第一句“几年烽火照江门”,描绘了战乱年代的背景,烽火连天,映照着江门。烽火是战争的象征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明代的杨慎。 诗句解释: 1. 万壑千山到此宽 - 描述诗人到达了一个地方,那里的山谷和山脉都显得非常宽阔,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 2. 边城极目自辛酸 - 在边境的城市里,诗人放眼望去,看到的景象让他感到辛酸和哀愁。可能是因为看到了战争、贫穷或者不公的现象。 3. 援袍志在捐身易 - 表示诗人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这里的“援袍”可能是指穿上军装,准备参军或上阵
【注释】 奉和中丞杨公送胡帅南还募兵韵:我奉和中丞杨公的诗,是赞美胡帅南归招兵的事。 六郡:六个郡。胥(xū):官吏。计:计算,谋划。边臣:指边防的官员。报垂衣:报答皇帝的恩德。 间左:调遣左将军的军队。开秦塞:打通秦岭的关隘。征:征召,征发。 江东:指长江以南地区。树汉旗:竖起汉朝的旗帜。 故里:故乡。丹橘(zhú):红色的橘子,这里指家乡的特产橘柚。紫泥:紫色的泥土,古代用来封官赐禄。辉
【注释】 落日萧萧:落日时分的风声萧瑟,起暮钟:寺中响起了黄昏的钟声。 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是佛教徒修行的地方。呼酒:向寺院借酒喝。亦从容:也显得很从容。时华:指美好的时光。群情异:人们的情绪已经不同,群情已非。风景相将:风景依然如故。到处同:处处相同。百战:指多次战斗,这里用来形容世事变迁。束带:束衣带,表示约束自己。宽束带:宽缓地束上衣带,表示心情舒畅。孤忠:忠诚的心事。残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