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这首诗是诗人感时述怀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时世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的关注。 第一句“元气鸿蒙二百秋”中的“元气”一词,指的是天地间的生命力与活力,象征着宇宙的初始。“鸿蒙”一词,指的是混沌未开的状态,象征着世界的开始。这一句诗描绘了一种宏大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世界的变化。 第二句“潢池养寇孰贻忧”中的“潢池”一词,指的是池塘,象征着混乱的场所。“养寇”一词,指的是养着敌人,象征着祸患的产生
丙辰年夏天,我住进了明光镇的旅店。 四年来奔波劳累像牛马走风尘,浩劫之后只剩我这残躯。 借酒浇愁以消胸中块垒,枕戈待旦试着放开胆量。 弹短铗有何用处?力挽狂澜的人一定有人。 绿鬓渐衰节旄已落,关河遥远徒自伤神。 注释: 1. 丙辰夏:指代作者在丙辰年(宋孝宗淳熙二年)夏天。 2. 明光镇旅店:指明光镇的旅店,明光镇是今浙江省桐乡市境内的一个古镇。 3. 四年牛马走风尘
日盼灵台振旅归,羽书十道疾如飞。 楼船夜月江涛咽,铸骑秋风塞草肥。 列郡纵横纷窟穴,数番徵调厌旌旗。 玉关徒有刀环约,虮虱年年满战衣。 注释: 1. 日盼灵台振旅归,羽书十道疾如飞:期待着在灵台振作精神,回归故乡。羽书指的是书信,十道疾如飞表示迅速。 2. 楼船夜月江涛咽,铸骑秋风塞草肥:楼船上的船只在夜晚的月光下行驶,江水波涛汹涌;铸造的马匹在秋风中奔跑,塞外的草地变得肥沃。 3.
诗句释义: 1. 一入都门已到家:一旦进入京城(首都),就象征着结束了在外的生活,回到了熟悉的家乡。 2. 征人北上日西斜:这里指的是征人即将踏上前往北方的旅程,而太阳在西边落下,意味着离别的时刻。 3. 槐厅谬附明经选:槐厅可能是指某个官职或机构的名称。“明经”通常指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是唐代重要的选拔人才科目之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讽刺或自嘲,说自己被错误地选中了明经科。 4. 桂苑犹虚及第花
诗句解析 1 回头往事竟成尘: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顾和感慨,觉得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就像尘土一样消散了。 2. 我是东西南北身:这里“东西南北”可以指代四方或各个方向的人,而“身”则暗示了自我。整句诗可能意味着诗人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四面八方都有份量和地位的人。 3. 白下沉酣三度梦:诗人可能经历过多次的失败或挫折,这里的“沉酣”可能是形容某种状态或心境
赴试途中有感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注释】 1.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 2. 泰岱:泰山和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3. 俯看:低头看。 4. 中流:河流的中心。 5. 一点烟:形容黄河水流的细微与渺小。 6. 此处
【注释】 入都:进京。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意思是我(指诗人)一个人手提着吴地的利剑,气概豪迈,意气凌人,可与高耸入云的高楼相比。 一万年来谁著史:自古以来,谁能记载下这一万年呢? 三千里外欲封侯:想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拜相,报效祖国。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一定要像骏马一样跑在前面,而不要像野鸽那样随风飘浮,追逐无望。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州
这首诗是诗人在京城的感慨之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入都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1.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在京城的困境和对过去青春时光的遗憾。"频年伏枥"形容诗人长时间在京城中无法施展才华;"困红尘"则暗示了社会的纷扰和官场的腐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入都 - 注释:进入首都的意思。 - 译文: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 2. 一肩行李又吟囊 - 注释:形容诗人行囊虽轻,但内心装满诗书,情感丰富。 - 译文:尽管只是轻轻的一肩行囊(可能包括书籍等),却装载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诗歌。 3. 检点诗书喜欲狂 - 注释:检查自己携带的书册,心情激动到几乎要发狂。 -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包含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入都” - 这通常指的是进入都城长安。在古代中国,都城往往被视为国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2. “骊歌缓缓度离筵” - 这里的“骊歌”可能是一种古代的宴会歌曲,通常与别离或离别有关。而“徐徐”则描述了歌声缓慢、悠扬地从宴席中飘过的情景。 3. “正与亲朋话别天” - 这里表达了诗人正在与亲朋好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