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注释】
入都:进京。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意思是我(指诗人)一个人手提着吴地的利剑,气概豪迈,意气凌人,可与高耸入云的高楼相比。
一万年来谁著史:自古以来,谁能记载下这一万年呢?
三千里外欲封侯:想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拜相,报效祖国。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一定要像骏马一样跑在前面,而不要像野鸽那样随风飘浮,追逐无望。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州:笑着指着芦沟桥旁的小路说,从那儿可以直通到瀛州的蓬莱仙境。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全诗气势豪迈,意境高远。
“入都”两句,写诗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情态。“丈夫”句写自己手提吴钩,气概不凡;“意气”句写自己雄心勃勃,意气昂扬,可与高楼比美。两句以“百尺楼”喻英雄豪杰,言人之壮志凌云,抱负非凡。“一”“万”两个对偶词,突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一万年来”四句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人通过“谁著史”、“欲封侯”的反问,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之情。“定须”四句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诗人以骏马喻英雄,以野鸽喻庸碌之人,强调只有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而像野鸽那样随风飘荡的人,则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笑指”二句写诗人对现实的认识和看法。诗人以芦沟桥旁的小路作比喻,指出从这条路直通瀛洲仙境,说明自己虽然胸怀壮志,但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笑指”二句以芦沟桥为象征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态度。芦沟桥是北京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它连接着北方的平原和南方的山地,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和艰难险阻。诗人认为,只有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而像野鸽那样随风飘荡的人,则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成为真正的英雄。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抒发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认识,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向往,以及对个人前途的信心和决心。全诗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发向前的豪情壮志,给人以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