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赴试途中有感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注释】
-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
- 泰岱:泰山和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 俯看:低头看。
- 中流:河流的中心。
- 一点烟:形容黄河水流的细微与渺小。
- 此处:指黄河。
- 开眼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 远行:长途旅行。
-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他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 苏轼:北宋文坛巨擘,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著称。
- 咿唔:吟咏、吟诵的声音。
- 穷达士:指学问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 残年兀坐守遗编:意为在晚年孤独地坐着,守护着自己留下的著作。兀,孤独的样子。
【翻译】
黄河像泰山一样高耸入云,低下头看到黄河中心流淌的一滴水,如同烟雾一般微小。
这里足以让我开阔眼界,即使我远行来到这里,也不会觉得这里的山河不是最好的。
陆机曾因为才华而名声大振,苏轼也曾来此游览并坚定了壮志。
感谢那些吟咏吟诵的学者们,他们尽管已经年老,但仍然孤独地坐着,守护着自己的书籍。
【赏析】
《赴试途中有感》:赴试,即参加科举考试。古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每级分州、府、道三个阶段,分别由各地长官主持。考生在经过各阶段的选拔后,才能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门下七品小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赴试”,指的是诗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踏上路途。
首联写景,通过描绘黄河与泰山的高耸入云,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壮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之美的赞美之情。颔联则是对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进行了描绘。当诗人低头看到黄河中心流淌的一滴水时,不禁感叹其如烟雾般微小。这种感受既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颈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物命运的感慨。陆机曾因才华而名声大振,而苏轼也曾来此游览并坚定了自己的壮志。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尾联则是对诗人自身的感慨进行了抒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旅途之后,诗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他却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感到喜悦或者满足,反而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他在晚年依然孤独地守护着自己的书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