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了抒情方式、艺术手法、语言方式、思想情感、结构主题等元素,每一类考点都是传统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的结合.答题时先审题,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结合选项评析. (1)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作赏析,注意是“逐句释义”.首先明确每句诗的意思
辛丑三月十七日,是室人生日。有感二首。敢将梁案举眉齐,家室苍茫感仳离。度岭芒鞋浑入梦,支床蓬鬓强临歧。剧怜草长莺飞日,正是鸾飘凤泊时。婪尾一杯春已暮,儿曹漫献北堂卮。 【注释】: 1. 敢将:岂敢,不敢。梁案:古代官署中用来书写的桌子。 2. 室人:妻子。 3. 苍茫:迷茫、茫然。 4. 度岭:越过山岭。芒鞋:用草编成的鞋子。 5. 支床:靠在床头。 6. 剧:非常。怜:爱。 7. 鸳:同“鸾”
【注释】 晓发:早晨出发。蓝舆:青色的车。宿鹭:宿鸟,即候鸟。惊飞:惊起。行:行走。两行官柳:指长堤上排列整齐的杨柳树。翠迷天:形容柳叶的颜色绿得发亮,好像连天都被迷住了一样。 赏析: “蓝舆冲破晓堤烟,宿鹭惊飞水满田”。这句描写的是清晨出行的情景。“蓝舆”指的是青色的车辆,“冲破晓堤烟”,说明是黎明时分出发的,“宿鹭惊飞水满田”写出了作者早起赶路的急迫心情和眼前景象的美好。 “行久不知红日上
诗句注释: 1. 遥怜 - 表示深深同情,对远处的某事或某人感到怜悯。 2. 绝塞 - 指边远荒凉的地区,通常用于形容边关。 3. 阵云 - 指战场上的浓重阴云。 4. 万户 - 泛指众多家庭。 5. 消砧 - 敲打的砧声,此处借代征人的劳顿和哀伤。 6. 暗弹 - 默默无声地哭泣。 7. 秋到天山早飞雪 - 秋天来临,在天山一带已经可以看到雪花飘落。 8. 征人 - 指远征的士兵或行者。 9
【注释】 1. 一舸:一只船。 2. 东河:指黄河。 3. 飞鹊过扬州:比喻有远大前程的人经过这里。 4. 自羞:以“羞”意为“惭愧”。 5. 中道放:中途放下官职。 6. 杜陵: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7. 八咏楼:指张仲甫的居所。 【赏析】 《张仲甫舍人闻余改役东河以诗志喜因叠寄谢武林诸君韵答之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当时苏轼任徐州太守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 - 注释:“尺书”指的是书信,“来讯”表示传来消息或信息,“汴堤秋”可能是指秋季的汴河堤坝,“叹息滔滔注六州”意味着黄河水势浩大,仿佛要流向六个州(即今河南省境内的六省区)。 - 译文:书信传来汴河秋意浓,感叹黄河滔滔似要流向六个州。 2.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 注释:“鸿雁哀声”形容大雁叫声凄凉
【注释】 天涯:指边远之地。芳草萋萋,草木茂盛。何事:什么缘故。戍楼:守卫边疆的城楼。画角:古代军中用象牙或牛角制成的管乐器。鸣,响。却教:反而使。又悲嘶:更加悲切地长声嘶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之作。首句“天涯芳草就萋萋”,是说在天之涯,芳草遍地都是了,可见诗人长期羁旅他乡。次句“流水无声夕(傍晚)鴂(jié zhì)啼”,是说夕阳西下时,鸟儿在水边不停地哀啼
秋怀四首 官如酒户力难任,身比秋林瘦不禁。 漫拟沙场拼热血,忽窥明镜减雄心。 注释:我担任的官职就像酒户一样难以胜任,身体比秋天的树林还要消瘦。我曾经想象自己像沙场上的勇士一样拼命厮杀,但现在我突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发现我的雄心已经被消磨掉了。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仕途厌倦和身体疲惫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官如酒户力难任”和“身比秋林瘦不禁”,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的身心疲惫。接着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偕老刚符百十龄” - 注释:夫妻共同生活了近百年。 - 译文:我们携手共度了百十年的岁月。 2. “相期白首影随形” - 注释:期望到晚年时,彼此的身影依然紧密相连。 - 译文:希望在晚年还能看到彼此的影子相伴而行。 3. “无端骨肉分三地” - 注释:不知何故,我们的子女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 译文: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子女被分散在不同的地点。 4.
塞外杂咏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 1. 天山万笏耸琼瑶:形容天山的山峰像万把笏板一样耸立,宛如琼瑶一般美丽,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2. 导我西行伴寂寥:引导着我向西行进,陪伴着寂寞的心情。这里的“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的情绪。 3. 我与山灵相对笑:我与大自然中的山灵相对而笑,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这里的“山灵”是指山中的精灵或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