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
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 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
- 注释:“尺书”指的是书信,“来讯”表示传来消息或信息,“汴堤秋”可能是指秋季的汴河堤坝,“叹息滔滔注六州”意味着黄河水势浩大,仿佛要流向六个州(即今河南省境内的六省区)。
- 译文:书信传来汴河秋意浓,感叹黄河滔滔似要流向六个州。
-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 注释:“鸿雁哀声”形容大雁叫声凄凉,“鱼龙骄舞”则用来形容水中生物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舞蹈。
- 译文:大雁哀鸣声声在野外荡漾,鱼儿和龙在水中欢快地舞动。
-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
- 注释:“谁输决塞宣房费”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组织负责承担了宣房(可能是一个地名)的费用,而“决塞”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修建或加固堤防。
- 译文:谁承担了宣房修堤费用的负担?现在正值军需物资紧张之际,令人忧虑。
- 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 注释:“江海澄清”意味着江河湖泊的水面变得清澈透明,“仲宣楼”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或者他经常登临的楼阁。
- 译文:期待江海澄清的日子何时到来,频繁站在仲宣楼上眺望着国家的未来。
我们给出全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水利建设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担忧。首联通过书信传递的信息引出对黄河水势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水利建设的关切。颔联进一步描写了河水泛滥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颈联转向国家的军事需求,强调了军队物资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末联则通过期盼未来和频繁观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