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留别子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留别子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子渊的离别之情。"留别"意味着送别,"子渊"则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2. 等闲相见即相亲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子渊相遇时的亲密无间,即使是平常的见面也能感受到彼此的亲近。 3. 冉冉风流一段春 - 这里的“冉冉”指的是缓缓流动的样子,而“风流”则通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
【诗句】 重治寝榻更衣蔬食,五月相将又下旬,依前深院度黄昏。 频看岭路占家信,旋兀帘旌作燕门。 抖擞衾裯防垢秽,湔除蚤虱断儿孙。 不因肉食脾难磨,且欲从今习菜根。 【译文】 重新整理床铺和被褥,换上简朴的衣物,吃着蔬菜的食物。 五月的天气渐渐变热了,又到了一个月末。依旧在深深的庭院中度过黄昏。 经常查看山路上是否有家人寄来的家书,然后静静地坐在帘子后等待燕子飞入门户。 抖落被子上的灰尘
送冯子庄赴秦州将官述其督诗之语以广篇首 我诗易得君休叹,君节难攀我自知。 问会但嗟归有日,奏功方看独先时。 箫笳部曲催骄马,绵绣山川入彩旗。 莫讶黄金偏满手,平生□□是男儿。 注释: 1. 送:赠送 2. 赴:前往 3. 将官:指军事将领 4. 督诗:指导诗歌创作 5. 以广篇首:即以此为题的一篇文章或诗 6. 我诗易得君休叹,君节难攀我自知:意思是我写诗容易,你不必感叹;你的节操高远,难以企及
晚来又有数点雨 声入乡人拭泪中。 渐喜浓云初蔽日,只愁深夜却回风。 闵怜焦槁非无意,祈祷精虔信有功。 闻不茹荤几两月,使君忧乐与民同。 注释: 1. 晚来又有数点雨:傍晚时又有几滴雨水落下。 2. 声入乡人拭泪中:雨滴的声音仿佛触动了人们的眼泪,让人不禁落泪。 3. 渐喜浓云初蔽日:逐渐地,天空中的云层变得厚重起来,开始遮蔽阳光。 4. 只愁深夜却回风:只是担心夜晚的狂风会将乌云吹散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写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彩丝百缕纫为佩,艾叶千窠结作人。 - 注释: 彩丝:彩色丝线;纫:缝制;佩:佩戴之物。艾叶:一种植物,常用于驱邪。结作人:用艾叶编织的人形。 - 译文: 百条彩丝被缝制成佩带之物,千个艾叶编织成一个人来装饰。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端午,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诗中描述了诗人与佳人、僚友一同赏月的情景,以及诗人对端午佳节的期待。 “曾约佳人端午归”,这句表达了诗人与佳人共同度过端午佳节的美好回忆。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诗人与佳人共度端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又期僚友面南池”,这句描绘了诗人与僚友们一起欣赏南方池塘的美丽景色
【诗句解读】 余入院二十日相知往往寄声相劳独何德固寂然无闻:我在这里住了20天了,经常互相写信问候,相互帮助。但为什么彼此之间没有听到什么消息呢? 何郎本是风尘外,平日仍同般若因:何郎本来生活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平常仍然与般若寺为邻。 有底新来便如此,定缘无事不相亲:为什么自从来到这之后,就变得这样了呢?一定是因为平时没有什么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互相亲近的。 薰莸何得同薝卜,简洁安能别孟津
【注释】 读东坡诗:指阅读苏轼的诗歌。 边州:边境州郡,这里指边远地区州府。守御:防守。谢沈机:感激谢沈的机敏和才干。谢沈字幼度,南朝宋大臣,曾任边镇守将。 独喜身闲是道师:独自高兴的是,自己能够安闲自在地修炼道术。 狱吏:监狱的官吏。难堪:受不了。非素料:不是平日所能预料到的。 病怀:生病的心情。无计复何辞: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想。 空惭:徒然感到惭愧。南郡:今湖北公安一带。三家学
【注释】 东坡:苏轼的别号。 虞(yú)兮:虞舜,相传尧死后,他接位为帝,因遭共工氏之难,死于苍梧;一说被放逐到南方。 盖(gài):指代国家。 赐(cì)也:指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以善鼓琴著称,曾作《招隐士》诗,其辞曰:“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激波。扬舃(tuǒ)流波兮泾流微,苹苹极叶兮菱花飞。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注释】 征西:指诸葛亮。墓上木成围:指诸葛亮的墓碑已围成一圈。伯氏传孤出更奇: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战乱中被俘,但被诸葛亮精心抚育,长大后继承遗志继续抗魏。皂盖朱轮:指诸葛亮生前的官服。皂是黑色,这里用来形容其地位之高;朱是红色,用来形容其权力之大。谁不拥:谁不拥戴他? 青天白日晚方知:指在青天白日之下才能看清真相。功名不挂非由种:功名不是靠天赋得来的。赙赗终辞信有儿:送葬的人最终都辞了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