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
【译文】 当年两位老人赵张俦,独许先生第一流。 异政曾闻山鬼伏,直声须向古人求。 从来走卒知司马,到处儿童说细侯。 惆怅当年旧游处,羊昙不肯过西州。 【注释】 题:写诗题赠。 刘莱州:指刘禹锡,曾任徐州、湖州等州刺史。 二老赵张俦:指白居易、元稹。 异政:不同寻常的政绩。 山鬼:传说中的山林之神。传说能降祸于人。 直声:公正的声音。指正直的行为。 司马:指曹操。曹操以法治国家,严于律己。
【注释】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一块险滩。阮公:指晋代阮籍。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于嵇康。阮籍曾作《咏怀》八十二首,其七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秋兴”二句:诗人以阮籍自比,抒发自己的感慨。“秋光”,指秋天。“并入阮公杯”,意谓秋光如美酒一般令人陶醉。 “霜凋蒲剑”二句:写秋景之萧瑟。“蒲剑”,即蒲葵,一种常绿灌木。“三棱折”、“十字开”
【诗句注释】 答赵庆之节使:作答赵庆之的使者。 壮岁:指年轻的时候。 分守:指分散守卫。 挂冠:辞官归家,卸去官帽。 西州:指西州郡(今新疆吐鲁番)。贤父老:指当地有才能的父老。 瓜畴:瓜田,泛指田野。 故侯:指原封疆的长官。 【译文】 故人别后生活如何?春天来临时忽然收到你的来信。 壮年时跟随部队的人还剩下几个?到了老年后已经分守几年了。 我辞官没有办法追随弘景
下面是对《菊二首·其一》逐句的详细解析: - 第一句:“水冷云疏木叶黄,绕篱目送雁南翔。” 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在寒冷的水面上,稀疏的白云飘过,黄色的树叶点缀其间,而篱笆旁的一只大雁正向南飞翔。这一句通过“水冷”、“云疏”、“木叶黄”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深秋的氛围。 - 译文一: 清冷的水面上,云彩稀薄,黄色的树叶在秋风中摇曳。我静静地站在篱笆旁,看着一群大雁向南飞翔。 - 第二句
【注】过庆阳:路过庆阳。 过庆阳 地形占得古金汤,感叹当时几战场。 父子一家三范帅,功名异代两汾阳。 四山带郭环天险,二水分流会女墙。 想见公堂无一事,临川阁上日飞觞。 译文: 庆阳的地形占据了古代的金汤,感叹当时有几场战争。 父子三人都是范帅,功名显赫不同代的人。 四面环绕着山,环绕天险;两条河流汇合,流入城墙。 想象在公堂无事的时候,临川阁上人们在阳光下饮酒作乐。 赏析:
【注释】 1. 怅望:因思念而有所感触。惆怅地遥望。天涯:指远方,这里指家乡或京城。驿站的驿马扬起了尘土,表明他正远行。玉甲:指皇帝的铠甲。芳新:芳香新鲜。 2. 可怜:可惜。虚度:白白浪费。梅梢月:梅花盛开时,月光斜照在梅枝上。竹叶春:春天里竹子的叶片翠绿如竹叶。 3. 三日手香频入梦:三天后,他的香气频频进入我的梦中。三日手香:形容香气浓郁持久,三日不散。 4. 一年秋好不关身
九日会极目亭 孤亭高压冷云堆,九日登临贳酒杯。 魏国河山残照在,梁王台殿野花开。 鸥从白水明边没,雁向青天尽处回。 未必龙山如此会,座中三馆尽英才。 【注释】①会极目亭:即极目亭,在开封西北,与汴河相对,为宋代名胜之一。②孤亭:指汴河上的浮桥。③贳(shì):买,借。④魏国:指北宋的都城开封。⑤残照在:指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大地。⑥梁王:指梁朝的萧衍。⑦白水:指汴河。⑧青天:指高远的天空。⑨龙山
【注释】 雄豪:指李白。两妙秀而文:指李、杜二人的诗才都很杰出。云:比喻人。贺监:指贺知章,李白曾称他为“谪仙”。仙李白:即李白。薛宣:指薛收,曾任朱云(汉时御史)主簿。那得吏朱云:即薛收不能成为朱云。秋风汴水:指汴河之水。汴河,古黄河支流之一,在今河南开封附近。伤今别:指因秋风和汴水而伤感别离之情。邠郊:指泾州,今陕西彬县西南,当时属邠州。与子分:与友人分别。瘦李髯雷:指杜甫,字子美
西风吹叶静千林,独有幽香伴苦吟。 注释:秋风席卷而过,吹动着树林里树叶的飒飒声响,整个森林都陷入了宁静之中。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我独自沉浸在苦思冥想之中。 细叶宫槐舒碧皱,小花佛顶晕黄深。 注释:那细长的槐树叶舒展开来,仿佛在轻轻皱起,呈现出碧绿色;而那些小小的佛顶花则显得更加娇艳,颜色也更深一些。 谁怜细雨情何限,可忍清霜瘦不禁。 注释:谁会怜惜这绵绵细雨带来的无尽情感呢
注释: 眼光百步透林寒,抵死嗔人守九关。 只道草中藏白额,岂知世上有黄间。 才闻父老愁三害,倏见熊罴寝一班。 寄谢咸阳叹黄犬,何如雾豹隐南山。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古风》组诗中的第六首。这首诗通过对虎、豹、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 第一句“眼光百步透林寒”,描绘了诗人在观察一只老虎的眼神,那种犀利、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树林,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