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老赵张俦,独许先生第一流。
异政曾闻山鬼伏,直声须向古人求。
从来走卒知司马,到处儿童说细侯。
惆怅当年旧游处,羊昙不肯过西州。
【译文】
当年两位老人赵张俦,独许先生第一流。
异政曾闻山鬼伏,直声须向古人求。
从来走卒知司马,到处儿童说细侯。
惆怅当年旧游处,羊昙不肯过西州。
【注释】
题:写诗题赠。
刘莱州:指刘禹锡,曾任徐州、湖州等州刺史。
二老赵张俦:指白居易、元稹。
异政:不同寻常的政绩。
山鬼:传说中的山林之神。传说能降祸于人。
直声:公正的声音。指正直的行为。
司马:指曹操。曹操以法治国家,严于律己。
《晋书·羊祜传》载:羊祜在荆州任上时,有次与客人饮酒,有人戏他道:“今日君可谓水镜。”羊祜笑道“我若照见自己的影,就知道是美丑,但看不到自己的影。”后用“水鉴”比喻为人诚实。
西州:即西州都督府,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
【赏析】
本诗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回洛阳途中经过徐州,作《题刘莱州像》一首。诗人赞扬了刘禹锡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赞颂刘禹锡的品格和才华。“当年二老赵张俦”一句,点明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与当时名臣白居易、元稹齐名。“独许先生第一流”一句,突出了诗人对刘禹锡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接着四句赞扬刘禹锡的政绩。“异政曾闻山鬼伏”一句,称赞刘禹锡治理地方政绩显著,连深山里的神灵都为之折服。“直声须向古人求”一句,指出刘禹锡敢于坚持正义,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中间四句抒发对刘禹锡的怀念之情。“从来走卒知司马,到处儿童说细侯”两句,通过百姓和孩童对刘禹锡的了解和传诵,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从来”两句,运用典故,意谓:从前那些只知道称颂曹操的人,如今也不得不佩服刘禹锡的政绩。“到处儿童说细侯”一句,意谓:到处都有人谈论刘禹锡的政绩和人品,使刘禹锡的名声传遍天下。
最后四句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思念之情。“惆怅当年旧游处,羊昙不肯过西州”两句,诗人想象当年与刘禹锡一起游历的地方,如今已经物是人非,而刘禹锡却已离世而去,因此感到十分遗憾和伤感。“羊昙不肯过西州”一句,借用典故,意谓:当年羊昙因舍不得离开朋友陶渊明而不去拜访他,如今却要路过好友刘禹锡的故乡徐州,却不愿意去拜访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