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抓住关键句子,如“誓将从此辞”“耳聩左目盲”等,然后概括出诗句的含义。 译文: 回想当初告老还乡的时候,正是我年高德劭之时。 现在两眼昏花,头发一半已白,决心从此告别仕途。 几年中没有升迁机会,一直拖延至今。 如今耳朵失聪,左眼瞎了,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皇帝的恩典虽然很重,但我窃居官位实在是一种欺骗。 乘着顺风继续向前行
注释: 昔我谢事时,曾造老衲境。 谓言方闲去,如醉不得醒。 至要无多言,退步心自领。 一朝桶底脱,露出囊中颖。 有如暗室中,照耀赖烛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共饮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昔我谢事时,曾造老衲境。”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辞去官职,过着隐居生活的日子。那时,他常常与一位名叫老衲的人交往,共同探讨人生的哲学问题。老衲是一位深谙禅宗的僧人,他的言行举止
幽居淡无事,雅志了玄经。 眼花憎文字,悠悠竟无成。 注释: 幽居淡无事,雅志了玄经。幽居:隐居。淡:闲适。雅志:高雅的志向。了:通“乐”。玄经:玄妙的经文。 眼花憎文字,悠悠竟无成。 注释:眼睛花了,讨厌读书写字。悠悠:漫长,无尽。成:成功。 中夜起不寐,披衣守寒更。 梅竹散清影,素月流广庭。 孤鹤閟逸响,切切寒虫鸣。 抚卷长叹息,慷慨恻中情。 注释: 中夜:半夜时分。起不寐:起床睡不着。披衣
注释: 1. 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 - 汉代的儒学学者们对儒家经典进行注解和研究,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 2. 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 - 焚书坑儒事件导致许多书籍被毁,这怎么能避免人们因误解而产生疑惑呢?这句话批评了秦朝的焚书政策,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3.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 - 后来的儒学学者在弥补前人留下的不足之处
译文: 昔日的我与渊明为友,一同仕于朝廷。 在职时不避事,勤奋学习也是自己的职责。 并非没有济世安民的策略,垄断权位也是耻辱。 还未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志向未能实现就埋骨蒿里。 我跟随朝廷做官,已经四年多了。 如同远行寻客,日暮才到达目的地。 养志归田隐居,晚年还有依靠。 注释: 1. 昔我平生友:往日我和渊明是好友。 2. 峨冠及偕仕:戴着高高的帽子一起做官。 3. 居官不避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所作的一首和诗。他与好友元稹(字微之)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志同道合,相得甚欢。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交流思想,互相切磋。 这首诗的译文是: 渊明虽不仕,爱此北窗风。 曲肱枕书卧,乐亦在其中。 时持一杯酒,赖此齐穷通。 大笑杯中蛇,晚矣悟雕弓。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对陶渊明的赞美之作。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的诗歌以田园诗最著名,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千载渊明翁,谁谓不知道? “千载”指的是一千年的时间,这里用来形容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影响深远。"渊明翁"是对陶渊明的敬称。"谁谓不知道"表示人们认为陶渊明不了解世事
注释: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 与陶渊明一起喝酒,共度二十首。 严风大泽枯,霰雪寒威至。 此时陶彭泽,相与父老醉。 严风大泽:形容天气寒冷。 霰雪:指雪花。 寒威:冷气,寒意。 彭泽:即“彭泽县”,是陶渊明的家乡。这里指他的故乡。 此时:在这个时候。 陶彭泽:陶渊明。 相与:在一起。 父老:老人。 醉不必相扶,颠倒无伦次。 醉:喝醉了酒。 必:一定。 相扶:互相搀扶。 颠倒:错乱,杂乱。
【注释】 秋菊有至性,霜松无俗姿:秋天的菊花具有高洁的品质,冬天的松树没有世俗的气质。 采采黄金花,笑抚苍烟枝:朵朵黄金色的菊花,轻轻地抚摩着苍烟般的枝条。 偶有杯中物,成此一段奇:偶然间得到了酒杯中的东西,成就了这一段奇异的遭遇。 白云南山来,出岫复何为:那飘渺的白云从南山飘来,出山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醉卧东轩下,聊脱人间羁:喝醉后躺在东边的小亭下面,聊以摆脱世间的束缚。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分析”“赏析”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题干要求“赏析”,因此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本诗前两句写自己与渊明在邺地相会的情景;后六句写两人的交往及自己的感受。 【答案】 ①回忆过去同渊明在邺地(今河北临漳县)相聚的情景:你还记得我们共同经营过那五亩宅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