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告归老,方属耆指时。
眼昏头半白,誓将从此辞。
几年不得谢,因循到今兹。
耳聩左目盲,决去吾何疑。
君恩虽云重,窃禄良自欺。
乘流且复逝,遇坎将安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抓住关键句子,如“誓将从此辞”“耳聩左目盲”等,然后概括出诗句的含义。

译文:

回想当初告老还乡的时候,正是我年高德劭之时。

现在两眼昏花,头发一半已白,决心从此告别仕途。

几年中没有升迁机会,一直拖延至今。

如今耳朵失聪,左眼瞎了,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皇帝的恩典虽然很重,但我窃居官位实在是一种欺骗。

乘着顺风继续向前行,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吧。

【赏析】

这是一首自伤之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回顾及感慨。开头两句“忆昔告归老,方属耆指时”,回忆当年告老还乡之时,正当自己年纪最大、最有德行的时候。“耆指”即“耆年”,是老年人的意思。这两句说,回想当自己告老还乡的时候,正当自己年高望重之时。这里用了一个“方”字,说明在告老还乡的时候,正是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耆”则是指老人,“指”是称呼的意思,“耆指”就是老年之人。这两句说,回想起当年自己告老还乡的时候,正是我年高德劭之时。“耆指”与“告老”相对应。接着两句“眼昏头半白,誓将从此辞”,说自己现在已经眼睛昏花了,头发已经半白了,决心就此告别仕途。“半白”就是半头白发。这两句说,我现在眼睛昏花了,头发已经半白了,决心就此告别仕途。“誓将”是发誓要、决定要的意思。这两句说,我现在眼睛昏花了,头发已经半白了,决心就此告别仕途。“从此”与“告老”相对应。

第三句“几年不得谢,因循到今兹。”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因此一直拖延到现在。“不得”就是没有得到的意思,“因循”就是拖延的意思,“今兹”就是现在的这一年。这一句说,我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因此一直拖延到现在。“因循”与“不得”相对应。第四句“耳聩左目盲,决去吾何疑?”说我现在已经耳朵失聪,左眼瞎了,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决去”就是决定离开的意思。这两句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而且现在也已经耳聋眼花了,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何疑”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决去”与“决去吾何疑”对应。

第五句“君恩虽云重,窃禄良自欺。”说我的皇帝陛下的恩情虽然很重,但我只是偷着享受俸禄而已。“窃禄”就是偷偷地享受俸禄的意思。《汉书·张敞传》记载张敞任京兆尹时曾对人说:“我幸得备位三辅,为二千石吏,奉职送迎,不暇以身外家事。又性贪饕,疾亡义之人。”可见当时官员们偷着享受俸禄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的皇帝陛下的恩情虽然很重,但我只是偷偷地享受俸禄而已。“虽云”与“窃禄”相对应。第六句“乘流且复逝,遇坎将安之。”说我随着大流向前行驶,但是遇到了困难就会停止下来。“遇坎”就是碰到了困难,遇到挫折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我随着大流向前行驶,但是遇到了困难就会停止下来。“复逝”与“且复逝”相对应。

最后两句“乘流且复逝,遇坎将安之。”说:我随着大流向前行驶,但是遇到了困难就会停止下来。“复逝”与“且复逝”相对应,最后一句说:我随着大流向前行驶,但是遇到了困难就会停止下来。

此诗是杜甫晚年写的一首诗。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正月,玄宗被迫逃到四川,在成都建都,并任命杜甫为右拾遗。后来杜甫随从玄宗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途中听到噩耗,悲痛欲绝而作此诗。这首诗是杜甫后期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晚年的苦闷和彷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