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留金仲和 脱叶莫能缀,折竹不能连。流光背人去,一去亦复然。 注释:叶子已经飘落,竹子也已经折断,时光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一旦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赏析:此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酿酒岂无米,种米岂无田。岂有八十母,儿可离膝前。 注释:难道没有酿酒的大米吗?难道没有种植大米的土地吗?难道有八十岁的母亲,孩子可以离开她的膝前吗? 赏析:此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膝前亦顷暂
诗句解读与译文: 这首诗是关于对生命意义的探讨,通过一系列对比和反思来表达对生命、时间、价值等主题的理解。以下是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 幼时慕八十:在年轻时羡慕长寿(八十岁)。 - 关键词:“慕”(羡慕),“寿”(寿命) - 妄念笑荒唐:年少时的想法显得不切实际,带有轻浮之态。 - 关键词:“妄念”(不实际的念头),“荒唐”(无谓,荒谬) - 八十思幼时:随着年龄增长,回首往事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1. 喜君饮酒量不悭,百壶五斗曾无艰。 - 诗句解读:我很高兴你喝酒的能力如此之大,可以喝上百壶或五斗酒而不感到困难。这里的“悭”指的是吝啬、不足之意。 2. 鬓毛苦短日月老,人生自忙天地闲。 - 诗句解读:可惜我的鬓角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就像日子在快速流逝,而你却能享受悠闲的生活,仿佛天地间都为你留出了空间。 3. 红花的皪雨脚后,白鸥浩荡江光间。 -
诗句翻译与赏析 谁家无萱草,谁家无老母。 释义: 谁家没有萱草?谁家没有年迈的母亲。 译文: 在哪个家庭里,不会有萱草的陪伴?在哪个家庭里,不会有母亲的身影? 注解: 萱草(一种植物,因其形状像母亲头上的发髻,常被用作象征母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关怀。这首诗以“谁家无萱草”开篇,旨在强调萱草对母亲的陪伴和重要性,同时反问“谁家无老母”
这首诗由姚一丞、沈二璞和沈三观三人共同完成,是一次大联句的活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夜酌与浦三正姚一丞沈二璞沈三观大联句 亲朋坐多违,偶合欢拍塞。 诗惩夙盟寒,夜感众谊息。 修辞拟藻摛,操毫学蓍扐。 求应尚同声,择知贵合德。 递简戒羞承,记烛期短刻。 锱铢罔乞邻,纤芥必出臆。 联成准纆纠,句拆肖瓜副。 例在赏速成,罚难恕迟得。 口吐略腐陈,意命随曲直。 或逞觉轩轩,或屈耻默默。
诗句解释: 1. 衣絮冻逼薄,漏水风咽涩。 —— 描述寒冷的天气和室内的湿润环境。 - 衣絮:指衣服上的绒毛或絮状物。 - 漏水:形容水滴从窗户或其他开口处流下。 - 风咽涩:形容风声听起来像被吞咽一样困难,可能伴有沙哑声。 2. 污筵堕衰烬,躏地响残核。 —— 描述宴会后的混乱景象。 - 污筵:形容宴会上酒席凌乱不堪。 - 堕衰烬:指宴会结束后,残余的蜡烛或火把掉落。 - 践地响残核
蜀国宋承奉好义歌 君不见簪折尚有戚,缶破还失声。可弃复何惜,奈有不忍情。 蜀之内相宋公者,儒服聊借貂珰荣。翻编展卷日不辍,谈仁说义口似天河倾。 前年搆江桥,长虹跨彩成双清。今年结净居,乐哉斯丘手自营。 费金万馀极宏丽,空坟一个身长生。国初宋学士,华国文之精。 蚕丛生流死且寓,山水啮冢见者惊。今之内相古王叵,感此恻怛思迁更。 撤我□居,为彼佳城。万金之重忍一掷,折簪破缶无其轻。 割爱以酬义
【译文】 年末的风日寒冷,忽然见到你高车驾马而来。 多年未出山门,今天来拜访我,这真是意外惊喜! 棱角分明的骨骼,孤瘦挺立如同秋菊。 虽然年老体弱,但手不减当年。 登堂入室拜见主人,畅谈甚欢。 性真朴无华,虑静能致远。 安闲自在如丘壑之姿,令人羡慕不已。 酒量小,只略饮几杯,清夜长坐。 人生短暂,难免有离别的痛苦,大半时间都在悲伤叹息。 虽得与朋友相聚,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东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为风景秀丽的天然湖泊。留苏安道:留宿作者的朋友,姓安,字道。 茅堂:草屋,用茅草盖成。剪:熄灭。 论文说剑言纵横:指谈兵论战。 桃花杨柳:指春天的景色。渥(wò):滋润、沾润。拨棹:划船。 酾(shāi)酒:将酒倾入杯中。缓归心:宽慰自己的心。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留宿朋友后,写赠别的情意,表现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句“东湖雨晴春水生”
【注释】 走笔:挥笔。留客:挽留客人。南海:指广州,这里泛指南方。宿昔:过去。论:议论、谈论。方其轮:比喻车行得快。相:一作“向”。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诗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惜别之情。首联点明送客地点是“溪上”,并指出溪水清澈,可以看见水中游鱼,从而衬托出友人来时的心情舒畅;二联写友人远道而归,欢聚一堂,气氛欢快;三联写自己备酒设宴,希望与友共度良宵